1/5,由此可见一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互分离,股东对公司和公司对外均承担有限责任,二者的 “所有者缺位”和“代理链风险”等制度性障碍深植于信托业的体制中,信托投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及其衍生的管理层经营等问题就具有了深刻根源。另外,国有资本控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4.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其他国家所效法。意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无视公司在法律形式上的独立人格,直接使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或行为承担责任,或者撇开公司的 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效益出现严重问题,部分金融机构甚至因此出现支付风险或最终走向破产的境地。当然,造成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淡薄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75.html -
了解详情
溯及交易的开始,交易的利益变成公司的利益,交易的债务也变为公司的债务。但这是公司与董事、经理间的事,公司与交易的客户并不直接发生法律关系,公司只是 的立法来看,其立法目的是保护原企业或公司的利益,而对保护债权人如何保护没有作出任何规定。实践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人在数个企业兼职或者既在原企业供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2.html -
了解详情
其拥有的财产和负担的债务之间的连接点在哪里?如何才能以一种明确妥帖的方式表达一个当事人有关财产的整体实际状况?广义财产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它 的法律人格即公司等法人组织的出现。但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目的性广义财产,其实质仍然无法脱离对主体人格的依托。[26]然而,广义财产理论所揭示的财产与主体人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0.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不履行责任;但当董事违反其向公司应负的忠实义务时,实质上是违反其与公司间委任合同,因而应当向公司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但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又 《股份公司股东权保护》,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231页。 [10]关于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有不同学说,学者多有研究,在此不便多述。 [11]见耀振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61.html -
了解详情
对一切团体都持敌视和怀疑态度,害怕团体对个人自由的侵害和旧的团体本位的复辟。因此,法典对个人与国家存在之外的各种团体均有意忽略而立法者在思想上则 法人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责任,资不抵债时,实行破产,而不需由法人成员来清偿法人的债务。也就是说,自然人和法人都必须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均以自己所支配的财产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63.html -
了解详情
,与债权人毫无关系。在一个会计期间终结时,扣除债务利息、税款后才是公司的盈余。盈余还要先弥补往年亏损、提取公积金,最后才向股东分配股息红利。在剩余 (总股本)与公司的公积金和可分配利润称之为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股东权益)也正反映了股东对公司财产的最终收益权。 其六,关于物权的优先效力问题。 传统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42.html -
了解详情
。 在公司法理论上,按照公司在经济活动中取得信用所依赖的基础可以将公司划分为人合公司与资合公司。人合公司是以股东个人信用为公司的信用,如无限公司;资 不少于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500万元。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或者股份对公司负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公司成立时股东认缴的出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10.html -
了解详情
勒令公司解散。三是股东请愿:如果多数股东通过决议,认为公司的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或者认为解散公司对股东有好处,多数股东可以向法庭呈递一份请愿书,要求法庭 为公司目的已经达到,或为公司目的无法达到或者没有必要达到的事实。概括说来,公司终止的原因就是公司解散事由的出现。 公司的解散与公司的终止是两个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52.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就支付提出书面请求,并未受到清偿时,企业集团的控制公司必须对从属公司的债务负责任。德国股份公司法第317条第1款规定:“如果股东受到损害,那么 国务院《关于在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务清理问题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也明文规定,倘若该公司资本不足以清偿对外债务,公司的业务主管部门或开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