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审理案件的参考,甚至可以内部掌握为依据,但是绝对不能在判决书里引用,否则可以视为适用法律错误。所谓不够具体是指判决书引用某一具体法条时没有引出法律依据 将其解释为笔误并通过裁定更正,但如果自诉人以适用法律有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恐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二审法院处理起来肯定会有难度,真的因为这种错误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52.html -
了解详情
和再审案件中行使量刑建议权。笔者以为,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不仅适用于一审案件,也应当适用于二审案件和检察机关抗诉引起的再审案件。原因很简单,第二审程序 提出明确的求刑意见。因为这类案件特殊,是检察机关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确有错误,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向法院提起抗诉的。检察机关提起抗诉引起再审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52.html -
了解详情
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二)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没有提出时效届满的抗辩,而在二审期间提出,法院是否予以审查认定的问题。 审判实践对此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否定 权利人权利的民事裁判,既不能说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有错误,也不能说法院所作的判决违反了法定程序,更谈不上审判人员在案件审理时存在徇私舞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97.html -
了解详情
必经程序。目前,山林权属纠纷案件的处理程序为: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二、导致山林权属纠纷循环处理的根由是程序不当政府对山林权属纠纷案的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第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五种情形之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49.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变相加刑行为而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二审先裁定维持原判,然后由院长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加刑或者借口事实不清、 ,是维护法律统一的需要。但如果新判决不利于被告人时,则可以不予实际执行。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形是法官的责任,不应让被告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17.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结果汇总成报告书,对中国司法缺点做出四点结论,其中就有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2]外人指责的所谓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其实不仅指刑法等不够完善,也包括当时中国还 ;仍应由上诉人予以抚养。 1943年,刘品三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废弃二审判决,并令与杨承秀脱离家属关系。最高法院因裁判费问题,暂缓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78.html -
了解详情
无效吗? 泸州中院二审判决最后的结论是: 黄永彬与上诉人张学英长期非法同居所立遗嘱违反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法官首先找出了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文(《民法通则 是危险的。 对于第一个攻击,我从不认为我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法官的选择就是错误的。对上述问题始终会有不同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选择者的偏好。泸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7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行政的。行政司法化趋势归因于正当程序保障的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广泛适用,而司法的行政化趋势则是因为法院的案件负担过重,传统程序规则无法应对日益加剧的 纠纷。因此,只宜自行和解。 开始,某村民以二审判决已生效为由拒绝和解。我们便摆出新的证据,又向他解释法律有关条文。然后指出如果他与村民组长期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23.html -
了解详情
几类新的证据,在性质上必须强调的是这些证据须能证明原裁判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是不当的,且不属在人民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应当提供而未提供的证据。 解决一审后再审、再审又上诉而形成三次审理的弊端,而且由上级法院纠正下级法院错误的判决,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当事人信服,从而减少上诉申诉的数量,合理利用诉讼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2.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休庭后多次提供证据,导致一个案件又多次开庭的现象出现。三是案件审理适用法律错误。对个别案件法律关系把握不准,审查重点不明,应当适用此 执着,故而长期申诉不止。 3、部分民商事案件和个别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因判决前未能告知权利人应承担的相应的诉讼风险,亦未充分考虑被告方的实际履行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