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充分考虑案件的处理是否有利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瓦解犯罪,化解矛盾,是否有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回归社会,是否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 刑。 15、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或者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的较轻犯罪,或者被告人具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67.html -
了解详情
、改造犯罪人,有利于减少犯罪人对国家的对抗情绪,消除其人身危险性,降低诱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如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50件和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回访分析,发现 的对象应当是主观恶性较小、人身危险性较低的犯罪嫌疑人,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成年的在校学生以及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的过失犯、初犯、偶犯等。刑事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0.html -
了解详情
感化、挽救也是可能的。在具体工作中,公安司法人员要像父母对待子女、教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帮助未成年人分清是非、认清罪责,促使其深刻认识犯罪行为 的各种社会关系,如:家庭情况、父母管教方式、在校学习情况、社会交往等;第三,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对其步入犯罪泥潭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件;第四,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2.html -
了解详情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一、先行行为义务的含义 在大陆法系不作为犯罪的学说史中,先行行为(Ingerenz)是继法律、合同之后提出的第三种作为 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具有保证人义务。其中常见的有:父母有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义务、教师有防止学生在校园内实施犯罪的义务、监狱官应当负责被监禁人不实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犯;先行行为;作为义务;范围 一、先行行为义务的含义 在大陆法系不作为犯罪的学说史中,先行行为(Ingerenz)是继法律、合同之后提出的第三种作为 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具有保证人义务。其中常见的有:父母有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义务、教师有防止学生在校园内实施犯罪的义务、监狱官应当负责被监禁人不实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改革和完善有所借鉴。 (一)在理念上强调鼓励被告人认罪以节约司法资源 因犯罪不断增加,司法资源有限,执法者利用各种不同方式与被告人协商,与被告人为某种 。 其三,尽量扩大不起诉决定的适用。对于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认罪的案件,尤其是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涉嫌犯罪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附加一定的条件,如保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极少数插手群体性事件,策划、组织、指挥闹事的严重犯罪分子以及进行打砸抢等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或者骨干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对于初犯、从犯、预备犯、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体现。比如对于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的轻微犯罪案件,推行暂缓起诉制度更适应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性心理特征,对于教育、感化、挽救这个人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3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现在正值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各种犯罪高发易发。这一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在 被告人, 易于改造, 原则上适用死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可酌情从宽处理: 初犯、偶犯; 犯罪时刚满十八周岁、在校学生或者已满七十周岁; 哺乳期内的妇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76.html -
了解详情
一概从轻处理,不予批捕和起诉。从而导致一部分罪行严重、主观恶性较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没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实,刑事惩罚本身具有教育的目的,只不过教育方式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在校学生;(9)其他没有逮捕必要的情形。 为确保批准逮捕措施运用得当,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当建立健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1.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劳动教养。 第十条对未成年人决定劳动教养,应当从严控制。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中的初犯、在校学生,且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际管教能力的,不得决定劳动 签署意见,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违法犯罪嫌疑人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连同《合议笔录》提请本级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5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