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就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以社会权利本位为宗旨,履行着调控经济、平衡利益、缓和矛盾的职能。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观及其以社会为本位, 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法构成一个统一、有序、富有活力的、适应性强的法律规范体系。 2、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及内容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应依据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1.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本位的整体效益观,其所追求的效益“ 不是一般而言的经济成果最大化,同时更是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人的价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发展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法律责任18,之外,再辅之以行政违宪责任以及政治责任等责任体系予以补充。 (二)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2.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和程序,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多少有价值有影响的东西。”[7]从罗马法律规范体系看,不难发现公法内容为数极少,关于公法的制定、实施及诉讼程序的规定 公法化趋势及评析(一)现当代“财产权公法化”趋势本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随着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公法不断入侵传统的私法领域,几个世纪以来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0.html -
了解详情
它们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因而企业的采购行为应当由现代企业制度和招标投标等法律制度来规范,但不宜混同政府采购行为。我们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加强对 行为的效率,迅速、高效地为公众谋取利益或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上升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适度的政府采购还可以拉动国内有效需求,增加就业,稳定市场物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3.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的政府预算才算确立。[1]预算制度就是社会成员参与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立宪政治的历史可以说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成立史。[2] 我国的《预算法 分为预算内、预算外。这种双轨制运行既违背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又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对预算外资金缺乏监督和制约,使预算外资金演变为部门利益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2175.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零售是否绿色化是以绿色标准为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标准的功能与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规则的功能并无二致,因此,对绿色零售而言,标准具有法律般神圣 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等。 [15]王新红:《转型时期宏观调控法治化的障碍及其实现路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627.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不断合法化国会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和手段,即实现了法律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合法化。 2、监督政府调控。政府客观上能够大规模地、有计划地指导社会事务,但 政府拥有或者直接控制大多数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对政府不直接控制的次级经济活动进行严格规范。[12]然而,政府机构的组成人员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组成人员一样,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17.html -
了解详情
。 2、行为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金融管理法规指有关调整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章程、制度等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关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法律地位 的混乱,特别是由于新体制需要逐步成熟,旧体制又在许多方面失去效应。因此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微观机制一时难以合理,再加上管理混乱,不仅给金融诈骗犯罪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商品经济。这种平面型商品经济要求的主要是保障当事人自由、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调整;而主旨功能正合这一要求的民法,遂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 以达实质上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 平衡协调原则贯彻于经济法的整个体系之中。在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中,预算基本平衡原则、信贷基本平衡原则、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32.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应高度重视执法活动的程序合法性内涵的法律价值。 其次,行政程序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占主导地位。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实体法和程序法并未 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综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