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案情更加困难。过去虽然律师介人的时间晚,但是介入时全部的卷宗都在法院,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从卷宗里发现问题,虽然很被动,有时就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挑 还要对当事人高度负责,更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所以,律师不能光靠技巧吃饭,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律师无法取得委托人的信赖,时间长了,水平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897.html -
了解详情
了一时、一地、一部分人的看法,所以要评论中国的法文化,既不可以用中国的标准,也不可以用西方的标准。然而,目前我们可以用的,似乎只有这两种标准,而 挥霍,引起了无数宗教和种族的战争,破坏了全球的生态环境。这样的成就可以作为评议一个文化的标准吗?西方文化的理想是什么?近代的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山,此说推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7.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事先知悉指控的所有材料,这个权利应当通过这次修改予以明确规定。确保的方式可以再考虑,但一定要保证先悉权的实现,不能像现在这样,辩护律师在开庭前只能看到起诉书和 会犯罪,谁敢保证?谁也不敢保证。那么对于一个被刑事追诉的人,我们的侦察机关、我们的法院谁敢保证吗,我想,根本不敢保证。所以,这种反面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405.html -
了解详情
两回事,这并不是个关于认识论的原则。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对立面着手。大家知道,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是一个对立的概念,而有罪推定是什么意思 设计还怎么设计,配合和制约也是这样。难道我们还指望三家再联合办案吗?还指望三家法外的配合吗?如果不指望,为什么要有这个原则呢?为什么还要体现三家是一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403.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应该走出先淡出,再退出的路线。其中,淡出是我们的策略,退出才是我们的目的。淡出是法文化传统的维系问题,而退出则是一个法政策的导向问题。 。 1.警惕羊群效应:处罚组织者而不处罚参加者。在当下中国,如果说处罚组织者尚且可以接受,处罚积极参加者则显得极其突兀。主要理由是:首先,组织者与参加者之间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67.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应该走出先淡出,再退出的路线。其中,淡出是我们的策略,退出才是我们的目的。淡出是法文化传统的维系问题,而退出则是一个法政策的导向问题。 。 1.警惕羊群效应:处罚组织者而不处罚参加者。在当下中国,如果说处罚组织者尚且可以接受,处罚积极参加者则显得极其突兀。主要理由是:首先,组织者与参加者之间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4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应该走出先淡出,再退出的路线。其中,淡出是我们的策略,退出才是我们的目的。淡出是法文化传统的维系问题,而退出则是一个法政策的导向问题。 。 1.警惕羊群效应:处罚组织者而不处罚参加者。在当下中国,如果说处罚组织者尚且可以接受,处罚积极参加者则显得极其突兀。主要理由是:首先,组织者与参加者之间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25.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性抽离出来与之并列吗?笔者认为,只要承认犯罪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范畴,就必须承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范畴。另外,我们通常将报应犯罪与 ,是因为犯罪人仍以其人身危险性危及着社会而令社会不安。显然,人身危险性即再犯危险性可以而且应当纳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之中。传统的犯罪社会危害性概念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57.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但是有一点值得思考,那就是,难道法律不是人们借以统治社会的工具吗?只不过这个工具要远比宗教先进,更能使日益趋向于理性的人信服,也更能够迷惑 刚才指出的那样,刑罚已经是保障社会形态得以稳定的一个工具了,所以其实然之目的已经不那么简单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刑罚之实然目的分为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30.html -
了解详情
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99页)显然,社会人已经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已经具有了独特而且丰富的含义。 我国监狱学界的一些人,急于创新, 连某的第三个结论由于连某对再社会化已经出现社会学理论错误,因而,亦不攻自破了。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能将监狱行刑的社会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