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分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将买卖合同与处分行为、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与无权处分行为混为一谈。因此,区分二者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处分是民法常用的 以保护交易安全,但是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买受人取得对标的物的占有,而在合同未履行或不能履行的情况之下,如何根据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13.html -
了解详情
在客观上有真正债权人的外观表征,因而与不当得利人有所区别 债权之准占有人在行使他人债权的时候,虽非债权人,但依一般的社会交易观念,其外观表征 对符合要求,银行(即债务人)对存款单折持有人(即债权之准占有人)的给付发生清偿的效力,储户(即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重新清偿,银行对此概不负责,其债权债务关系归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7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7条规定,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草案》应当规定返还财产适用无过错责任。 建议条文中的侵占他人财产,是指无权占有或者侵夺他人的财产。被侵权人请求返还财产可能与根据《物权法》上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02.html -
了解详情
已属于他,但在法律上他尚未取得所有权,为无权利人,故而就出现了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不一致的矛盾。为了消除长期占有而无法取得所有权的现象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和混乱 两大类,分别加以规定。民法第768条规定:以所有之意思,5年间和平公然占有他人之动产者,取得其所有权。第769条规定:以所有意思,20年间和平继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05.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分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将买卖合同与处分行为、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与无权处分行为混为一谈。因此,区分二者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处分”是民法常用 以保护交易安全,但是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买受人取得对标的物的占有,而在合同未履行或不能履行的情况之下,如何根据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该条规定的无权代理 原则;另一方面,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代理在社会交易中是大量存在的,而无权代理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表见代理是代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取得时效和善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7.html -
了解详情
三人享有知识产权。此时,即使依据通说的主张,在买卖交易中,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作为无权处分行为,认定为效力待定,也仅仅是限制了合同法第150-152条关于出卖 标的物的所有权,如出卖人尚未将标的物交付于买受人或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占有脱离物,那么标的物处分权人的处分权就没有丧失,其追及力也没有中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06.html -
了解详情
浅议赃物的善意取得 浅议赃物的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于不法将其占有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于取得该动产时系 推定受让人主观正当,为善意取得物权。这在《法国民法典》中有所体现:“任何情形下,占有推定均为善意,主张恶意者应负举证责任”。当然,如果完全要求原权利人承担受让人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194.html -
了解详情
浅议赃物的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于不法将其占有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于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 则推定受让人主观正当,为善意取得物权。这在《法国民法典》中有所体现:“任何情形下,占有推定均为善意,主张恶意者应负举证责任”。当然,如果完全要求原权利人承担受让人非善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027.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合同只是诈骗的道具,不存在真实的合同关系,因此是典型的无对价占有他人财物。即使在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然后非法 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4页。 [8]张明楷:《无权处分与财产犯罪》,《人民检察》2012年第7期。 [9]朱敏明、沈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1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