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罪过性分别得以孕育。需要指出的是,就连罪过性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即所谓期待可能性问题,常识、常理、常情也派得上用场,或曰有穿透性的解释力。 极大同情,但同情不等于对本案司法结论的客观冷静。 [1]李立众.犯罪成立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谭丽丽.作为一种民间资源的情理[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虽然这种评价对于我国司法处理该案不可能发生任何影响,但它作为一种比较研究,可以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间接的参考作用。 邓玉娇故意拿刀刺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和犯罪分子,逐渐采取了更为宽容的姿态。除了客观归责,还有期待可能性、恢复性司法、刑事和解等等。这样的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当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虽然这种评价对于我国司法处理该案不可能发生任何影响,但它作为一种比较研究,可以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间接的参考作用。 邓玉娇故意拿刀刺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和犯罪分子,逐渐采取了更为宽容的姿态。除了客观归责,还有期待可能性、恢复性司法、刑事和解等等。这样的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当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1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符合的场合决定危害轻微的事实范围与事实程度,也应成为刑法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的重要课题。总体上,这种狭义阻却严重危害的事由包括两个方面:牵涉 行为结果、因果关系、行为状况、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责任能力、故意、过失、期待可能性或者缺乏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缺乏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阻却违法或者犯罪的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97.html -
了解详情
时加以判断,而不应作事后的判断。再者,如果根据期待可能性理论来否定行为人行为的犯罪性的话,那么由于对期待可能性本身能否作为独立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上还存在相当大 分析说之提倡 在笔者看来,对于防卫效果及于第三者的情况,需要进行具体的分类研究。原则上说,紧急避险说是有道理的。如果是为了使更大的利益免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6.html -
了解详情
特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犯罪基本特征是与犯罪构成具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为此,在研究犯罪构成模型之前应弄清犯罪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的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体系里, 社会危害性模块与后者的违法性近似。德、日犯罪成立理论中所说的阻却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等内容在完整犯罪构成模型理论里,可放在社会危害性要件(即总则弹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22.html -
了解详情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毫无疑问,无论是分歧还是共识,都是犯罪论体系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表现。不过,正如李立众博士所说:包括本人在内,学界空论 他认为,犯罪构成四要件属于犯罪成立积极要件,犯罪定量因素、正当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这三者属于犯罪成立消极要件。在我看来,犯罪定量因素是从行为的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71.html -
了解详情
,从这句法彦中近现代的刑法学者提出了著名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虽然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还仅限于学者研究讨论的阶段,但这个理论确实是有着现实的意义的。 作者简介】 庄绪龙,于2008年考入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薛进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刑事政策学。 【注释】 [1] 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姑且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59.html -
了解详情
让位给罪刑法定、犯罪构成了;三是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理论色彩越来越浓,无论是犯罪论的改造,还是期待可能性的借鉴,还是违法性认识、客观归责、法益等 学科既包括宪法、民法等法律学科,也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总结中外研究刑法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他们大都从相关学科吸收营养,开辟路径。表现之二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06.html -
了解详情
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233]这一理论研究成果也被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确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法的经验,即坚持个案判断原则、相当性原则、期待可能性原则和信赖原则等。 6,安全保障义务与保护性法律、技术规则 如果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