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艰难历程昭示我们:宪政研究有赖于宪法权威的确立及宪法基本观念--法治、人权的被接受;宪政研究与宪政解禁和宪政观念的传播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中国现 的是,在2006年,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提出了宪政社会主义的概念,试图通过创新社会主义的概念来提倡宪政,在社会学界产生了重大反响。[52] 学位论文是学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2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术传统,并开始立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特别是农民政治实践)复制西方政治学研究科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客观地说,中国政治学在这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的发展前途不在于所谓的本土化,而毋宁在于要将中国这一字眼去掉,将中国政治研究与科学接轨。 钟扬的上述观点得到来自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谭青山的支持,但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06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话说,就是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在这里,法律史研究与其他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几有走向统一之势。不仅如此,这种新兴的学术趋向也甚至不满足于对 都始终只能停留在转向意义的待发点上,也都永远与我们社会的现在和将来无关,更与学术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无涉。 七、结语 若将20世纪中国之法学发展视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却可以不知不觉的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57]韦伯认为:在法的 ,在研究内容上,西方既有对策研究和外部研究,更有基本理论研究和内部研究;中国是对策研究与外部研究多于理论研究与内部研究,大都站在国家法角度从外部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43.html -
了解详情
。[8] 初看起来,近年来国内法学界关于法律信仰问题的反思、质疑、批判研究与一般的理论反思、质疑、批判研究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所有的理论研究 的启蒙、解魅的现代作业,我们已经顺利走完了法学恢复重生---移植引进吸收繁荣创新的全过程。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如平等、自由、民主、人权、正当法律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21.html -
了解详情
》2011年第6期 【关键词】学说史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一、法学研究与法学学说史的价值 (一)一门学科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把握学术发展的现状与 在别人的话语体系中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有学术上的创新和自主性。 同时,中国的法学学说史是法学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中国的法学发展史进行历史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91.html -
了解详情
将宪法中出现的其他词汇纳入其中。 其次,搜集资料。在确定概念之后,概念史研究要求必须充分挖掘各种资料来源。这些资料来源不仅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 制宪大业步入有成的开端,对1927年前的制宪历史评价难有大的突破与创新。在台湾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宪法学著作中,对早期制宪历史往往是一笔带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53.html -
了解详情
公法与公共选择》[42]一文中率先提出,用公共选择理论促成公法理论的整体创新。他认为,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忽视或低估有可能会导致公法学的发展在社会科学领域长期 学术领域。 这两个问题的结合意味着我们对行政法与公共选择的研究可望在理论实证和经验分析、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上同时获得新的突破。如何使这种结合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7.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问题的深入分析。由此造成了诉权的价值研究与诉权的制度分析之间的人为割裂与阻隔。这种割裂不仅造成了诉权理论研究的偏狭,而且还可能形成对诉讼实践的误导 ,(3). [34]闵春雷,杨波,霍海红.中国诉讼法学30年理论创新回顾[J].当代法学,2009,(1). [35]陈瑞华.程序性辩护之初步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2.html -
了解详情
民商事法律的影响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和各个具体制度。可以预想,今后民商事法律的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计算机网络来进行。 二、建立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基地对 已经出版,第2期也即将面世。 第五,努力培养法律人才。基地将努力通过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培养高层次的民商事法律人才,要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一些优秀中青年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