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判断或者行政法、民法的判断结论直接作为刑法判断明显不当。 将刑法规范并不禁止的结果作为中止犯中的造成损害,实际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一方面,罪刑法定 仅有过失,则不能认定为造成损害。因为刑法仅处罚故意的侮辱行为,而不处罚过失的侮辱行为。至于在行为人发生认识错误的场合,能否将行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或过失两类形式。前看如两人共同杀害一 人;后者如刑法上所讲的片面共犯。需要指出的是,共同侵害既可表现为同时对他人实 施行为,亦可表现为 的不法侵害,没有必要予以正当防卫。[6](P290)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 的观点。如前所述,不法侵害中的不法是指某行为在客观上违反了法律,危害了法律保 护的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6.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是事先曾做出过即使丧失判断力也维持捐献意愿之承诺的情况下?另外,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人的判断能力有强弱差别,比如痴呆患者可能恰好此刻在器官捐献方面 而治疗成功,那么她是否不应该来到人间?之后的身份和人生价值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而在刑法上,父母促使未成年的小女儿捐献器官,是否凑成教唆伤害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59.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幕后者(具有命令指挥权限者)借其组织上之权力结构,下令执行某项犯罪行为,而执行者在非受强制与错误情况下,完成其组织成员之工作任务。⑵关于利用 实施犯罪的故意,这是对集团首要分子进行归责的主观基础。组织故意是否包括间接故意?对此,中外刑法学界有不同认识。例如,俄罗斯有学者认为,与实行犯不同,组织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92.html -
了解详情
偏离生活正常轨道走向犯罪,但也容易认识错误改造自新,因此,缓刑的适用对于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及重新回归社会的作用更为显著。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 较少,社会化程度不高,因而对许多问题缺乏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能力。若对其进行监禁,极易受到监狱环境中负面的影响。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由于一时的冲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41.html -
了解详情
重新点燃它的万丈光焰。[7 ] 重视历史与传统是对的,但断言中国不需要研究技术问题很可能是个错误的判断。从中国哲学的传统看,我们不是很重视方法论,技术一类的 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有效对接。(陈兴良、周光权:《启蒙与创新:当代刑法学者的双重使命》,载《法学家茶座》,2008 年第2 期,第59 页。引用的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088.html -
了解详情
偏离生活正常轨道走向犯罪,但也容易认识错误改造自新,因此,缓刑的适用对于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及重新回归社会的作用更为显著。刑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对于被 较少,社会化程度不高,因而对许多问题缺乏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能力。若对其进行监禁,极易受到监狱环境中负面的影响。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由于一时的冲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75.html -
了解详情
全民的情绪被煽动之后,人们容易因为一时的狂热与亢奋而丧失理智和基本的判断能力。 二、现实状况:民愤渗透刑事司法领域 在实践当中,司法机关往往把民愤等同于民意 责任,缺少人权观念和法律知识,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司法案件,就可能造成传播错误的法律观念,影响司法公正。传媒在报道司法案件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0.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案件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前已经对案件进行侦查、预审,已经对案件的基本事实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而当案件移交检察机关时,检察机关又必须重新进行案件的 的基础上,本身已经有了局限性,加上对于非法证据的判断也难免出现错误,直到辩方在法庭上提出其合法性是才发现此证据违法,不能使用,就将使控方自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72.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不正当行为、贿赂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等尽管是很明显的,但却并非是自明的。贿赂的授受仅仅是在被社会特定化、受到社会非难,这一点上与其他互惠行为相区别 《刑法学》法学教材编辑部审订高铭暄法律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7,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高铭暄赵秉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