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的有关人员彼此异质的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复合体。第三,组成单位犯罪主体的两个部分在单位犯罪中不是分工的关系,而是彼此相互融合和互为表现的关系。这种 的态度来认定罪过,否则就违背了刑法学中关于罪过的基本理论。行为时未得到单位决策机关或者负责人的批准而擅自实施,其个人的主观罪过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个人的罪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23.html -
了解详情
应受我国刑事管辖。因此,将外国公司、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列入单位犯罪主体范围之内与我国的刑法管辖权是一致的。根据《外国企业常住代表机构登记管理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强制措施问题,他们直接组织决策或实施了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对他们可以依照强制措施的有关规定在必要时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成立?在实行社会主义的我国,公有制单位是单位犯罪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私有制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呢?简而言之,就是私营公司、企业等能否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随着法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法人犯罪愈演愈烈,因而各国家制定法律措施,包括刑事对策。英美法系主要国家逐渐树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相符的。 笔者认为,企业财产所有制性质、形式不能作为认定其能否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标准。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刑法原则,针对我国经济制度和私营经济的 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查处法人犯罪问题上的一个具体体现。 (3)当前私营公司、私营企业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9.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种情况要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予以界定。 3、合法原则。某个组织机构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首先它的设立必须是合法的,即必须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上级主管 批准设立,必须履行了合法的设立程序,即依法批准或设立。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政策和上级批文设立;企业公司必须经工商管理机关审核登记;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html -
了解详情
[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6). [4]杨书翔.论单位受贿罪的认定及相关问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 [11]马克昌.机关不宜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J].人民检察,2007,(21). [12]朱建华.单位犯罪主体之质疑[J].现代法学,200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62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原则过于笼统,没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除了表明刑法承认单位犯罪主体为犯罪主体并且单位犯罪罪行法定之外,其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刑法总则 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页。 [16] 黎宏著:《单位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作者简介:曾友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08.html -
了解详情
在《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再次明确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逃套外汇罪、非法倒卖外汇牟利的投机倒把罪、受贿罪和行贿罪 其现实适应性还能维持多久值得怀疑。公司、企业和分支机构、内设机构何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靠司法机关的越权解释或许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公司法中一人公司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299.html -
了解详情
同种犯罪,二者的要件显然不同。 (一)主体构成要件不同。单位犯罪主体是单位这个法律拟制人,其意志与行为必须借助其所属的自然人的行为来展现;而自然人犯罪 出对单位内部这些个体的否定性评价,也无疑能够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所以,对单位处以罚金并对主要责任人员按自然人处罚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刑事责任承担模式,即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 针对司法实践中单位犯信用证诈骗罪案件中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划分主从犯 观点。前者认为,单位犯罪只是一个犯罪主体,自然人(包括单位内部对单位犯罪行为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6]后者则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