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条规定显然不是单位犯罪的法定概念。[4] 笔者赞同通说的观点,因为《刑法》第30条实际上仅规定了单位犯罪构成的主体要件(即公司、企业、事业 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253页。 [4]参见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5]参见叶良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19.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对《刑法》第270 条予以补充,在该条增加单位犯罪的条款。 四、侵占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占有的财物为他人 不构成侵占罪。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归己所有的意图必须出于非法,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才符合本罪的主观构成要件。纵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归己所有的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89.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内容虚假的公文书而言,无疑属于一种无形伪造公文书的行为。若同时符合了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滥用职权罪),也应承认成立了(无形)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 文书,若不承认伪造印章包括了印影,将徒增指控犯罪的难度,最终导致大量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文书的行为只能宣告无罪。结论是,在我国承认伪造印章包括伪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0.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刑事责任。1997年《刑法》第330条直接规定并进一步完善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罪状和法定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于2003年5月 构成要件,那么,我国刑法在同样规定单位故意犯罪和单位过失犯罪的情况下,为了单位的利益怎么就不能是所有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1.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过失或者体制缺陷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不同于立法主要为自然人设计的某一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这是否具有合理性呢?⑵其二,单位组织体直接主动控制 制根据理论新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1]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赵秉志.关于法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15.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过失或者体制缺陷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不同于立法主要为自然人设计的某一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这是否具有合理性呢?⑵其二,单位组织体直接主动控制 制根据理论新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1]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赵秉志.关于法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1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予以修改。[3]这里所谓上述规定不能完全包括分则规定的所有单位犯罪的情况,是指根据上述规定,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是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之一,但分则规定的单位犯罪 了不同的法定刑,但并未针对单位与自然人犯罪主体设置不同的构成要件,即使是数额犯,也是如此。如《刑法》第140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36.html -
了解详情
从业人员所实施的。因为,单位自身并不能像自然人那样活动;自然人行为人的行为若没有引起刑法所规定的、作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的话,则 者[M] 〔日〕板仓宏日本:学阳书方,1990. [⑥] 黎宏美国近年来的法人刑事责任论述评[J] 法商研究,1999(1):88-94. [⑦] 黎宏美国近年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89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甚至还会出现对拒不交代挪用的公款使用用途的犯罪嫌疑人无法定罪的情况,因为既然使用用途是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那么用途没有查清楚,就是典型的事实不 混乱;二是从挪用行为本身给公款所有权单位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看,三种用途的危害性大小并没有可比性;三是会加大查处犯罪的司法成本,不利于打击挪用公款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622.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对《刑法》第270 条予以补充,在该条增加单位犯罪的条款。[ 四、侵占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占有的财物为 不构成侵占罪。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归己所有的意图必须出于非法,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才符合本罪的主观构成要件。纵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归己所有的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