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对程序正当性的要求应当说是不够充分的,程序的刚性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最明显的如第179条第1款第4项规定, 示范意义[N].法制日报,2007-6-27,3. [4]廖永安,魏小凡.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J].河北法学,2006,(11):134. [5]卓泽渊.法治泛论[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6.html -
了解详情
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分析以上两条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制度的规定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当事人能否撤诉最终要由法院来审查决定,可见人民法院对 认为有两个:一是统一法律适用,二是修正不正确裁判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也即为一审败诉方提供一次申诉的机会以示救济。如果单方加重上诉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66.html -
了解详情
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分析以上两条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制度的规定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当事人能否撤诉最终要由法院来审查决定,可见人民法院 认为有两个:一是统一法律适用,二是修正不正确裁判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也即为一审败诉方提供一次申诉的机会以示救济。如果单方加重上诉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3.html -
了解详情
实质上是一种秘密心证,它要求绝对保证法官内心思想(即心证)的自由,法官有权不公开关于案情的任何看法,除了审判结果。但审判结果是如何形成的,法官 较强的主观性。只有完善了保障程序,特别是相关的证据制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法官的主观性。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只有12个条文,而且基本上都是原则性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2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下作出裁判结果,是为了避免诉讼过分迟延或者诉讼无结果而不得已采取的裁判方式。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是即使当事人向法院陈述其正当理由时,法院已经做出裁判。缺席被告只能上诉、申诉甚至上访;缺席原告也只能默默承担诉讼费再次起诉。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6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调查和交换以及法官在诉讼和解中的作用均有较为具体的规定。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庭前准备程序中关于证据调查和交换的规定很不充分,造成当事人在审判前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准许撤诉后,检察机关、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通过抗诉或申诉,请求法院确认和解协议无效,法院也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94.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的概念体系,而且避免了现行法律条文中关于不同性质的国家赔偿的区分不清问题。二、我国民事司法赔偿之现状民事司法赔偿是指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审理民事 行为,诸如法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违法裁判、贪赃枉法等。虽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法官的上述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上诉或申请再审;但是,这无疑会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9.html -
了解详情
第41条关于公民有申诉权利的规定,第33条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规定,第125条关于公开审理的审判制度规定。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 种过程,并没有形成诉讼制度致使长期以来“书面复查”与“调卷复查”处于放任无序和“暗箱操作的无法可依状态,如:复查过程不公开,当事人没有参加权、知情权。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0.html -
了解详情
诈取判决的行为。此为法国等外国在其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一个再审事由,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作为当事人滥用诉权的一种表现,已经出现了原告通过捏造或隐匿 ,建议将来在全面修订立法时作出相应的规定。 以上为笔者关于审判监督程序设计的整体构想。将来的立法修订能否带来既减少人们对申诉难的抱怨、又缓解终审不终困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申诉管辖,增加了终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受理申诉的规定,但仍有局限性。《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受理申诉的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再改革与再完善 (一)将审判监督程序改造为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将对生效裁判实施救济的程序称为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审判监督一词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