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缺口。我国宪法第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由于 类似于诚信原则的真实义务,一旦违反,法官可以行使职权而认定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无效;另一方面,在侵犯工业产权的司法救济中,滥用司法救济的原告造成了对其他有组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49.html -
了解详情
中规定了当事人应当承担真实义务 ,一旦违反,法官可以行使职权而认定其诉讼行为无效;另一方面,在侵犯工业产权案件中,滥用诉权的原告造成了对其他有组织的商事活动 诉讼费用制度的改革意见,并确立责任费用分担规则。确立当事人滥用诉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是建构规制当事人滥用诉权行为的第三条路径选择。 (一) 在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42.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职务犯罪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职务犯罪行为 在形式上以统一造册公开发放补助、津贴、奖金等名义进行,但实质上这种行为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而共同贪污的犯罪行为从形式和实质上均具有违法性。 三要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308.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 1、通说。所谓显失公正就是具有通常法律和道德意识水准的人均可发现和认定的明显的不公正,主要有畸轻畸重;同样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同样对待;反复无常 2、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4、是否超越职权;5、是否滥用职权;6、是否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7、是否显失公正。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24.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行为是否可以恰当地评价为直接责任人员的自然人犯罪,如果可以,则对单位认定单位受贿罪一罪,对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以单位受贿罪(作为直接责任人员)和相关犯罪( 职权行为,考虑到法院收受他人贿赂发放福利给国家司法机关声誉造成的严重损害和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宜另行认定其滥用职权罪,对其以单位受贿罪和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529.html -
了解详情
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相应的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关于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 用语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但只要解释结论符合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同时又不损害国民预测的可能性,刑法用语就可以独立地进行解释。⑻尽管对于枪支、弹药被盗、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086.html -
了解详情
功能的最大效益化。 有学者认为,在诉讼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法院无法认定的时候应当允许法院进一步调取证据。对此,有学者认为,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不同于 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而不是应当进行说明并由当事人质证。这样的规定对于法院滥用职权取证权不能予以有效防御。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不管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4.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简称《通知》?第4条规定:“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或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以及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 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滥用职权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判决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责任认定。那么,人民法院能否依照《通知》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04.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行为形式要件、行为实质要件和行为人的主观要件四个方面对行为的性质进行认定。公务行为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作出该行为的自然人有公务员的主体资格, 公务行为。这种处理可谓用心良苦,但它同样无法回答-为什么也是出于行使行政权目的的部分滥用职权行为(比如客观上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行为等)就不是公务行为?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1.html -
了解详情
事业单位中,按国家机关在编干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在关于合同制民警能否成为玩忽职守 权利受到侵害,也会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因而存在法益侵害的可能。如此解释刑法,解释符合实际需要。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地认定渎职罪的主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