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再犯性”,[8]并以此认为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后, 为转移赃物或湮灭证据等使用之物, 不具有犯罪性之本质, 不应认定为犯罪所用之物。上述观点中犯罪性能否 犯罪工具扣押程序也欠缺相应的救济程序。刑诉法没有明确规定对侦查机关违法扣押的情形如何处理,《国家赔偿法》虽在第十八条中规定“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10.html -
了解详情
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政府批复同意改制只是整个改制过程的一个环节,以此认定企业国有性质发生改变显然为时过早,况且国有资产本身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资产评估尚未 、关于在国企改制中隐匿国有资产行为性质的认定问题 改制中行为人隐匿国有资产的行为如何认定是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认定中的热点和难点。尽管修订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70.html -
了解详情
自首。第二是新任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不认可单位成员代表单位自首的行为如何认定单位的自首,即“如果法人成员代表法人投案并如实交待了法人的罪行以后, 行为,成立单位自首与单位成员的自首。在单位(通过作为单位人的单位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后,单位成员代表单位向有关机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74.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首。第二是新任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不认可单位成员代表单位自首的行为如何认定单位的自首,即如果法人成员代表法人投案并如实交待了法人的罪行以后,法人 ,成立单位自首与单位成员的自首。在单位(通过作为单位人的单位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后,单位成员代表单位向有关机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4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他特殊身份时的处理原则 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⑴当国家工作人员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的 需要利用对方的职务便利予以协同,又应当如何认定共犯。 ㈠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界存在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两种不同的主张。由于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31.html -
了解详情
,武力;其次是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因为行为人不可能使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刑法中使用的力只能是第一种解释即强制的力量,武力。外国刑法中的 的过程中虽是对财物的使用暴力,但同样也会造成被害人的伤亡,对这一行为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按抢夺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92.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犯罪往往牵涉到几个不同的数额,恶意透支数额即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持卡人透支的原始钱款即为本金,在透支期间需要 了本息;所谓非正常透支,是指持卡人没有按照银行的要求归还本息。信用卡诈骗罪的具体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持卡人开始是对信用卡正常透支使用,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55.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犯罪往往牵涉到几个不同的数额,恶意透支数额即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持卡人透支的原始钱款即为本金,在透支期间需要 了本息;所谓非正常透支,是指持卡人没有按照银行的要求归还本息。信用卡诈骗罪的具体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持卡人开始是对信用卡正常透支使用,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4.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行行为的本质不加分析,仅仅从是否违反规则方面进行形式的理解的话,会导致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相混同,有扩大过失犯的处罚范围之虞,也与犯罪的本质是 能的危险,即接近过失单独说是妥当的。以下,本文从具有控制不能的危险的行为如何认定入手,对接近过失单独说的合理性进行说明,并对该观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质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5.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 情节严重的, 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与抢劫行为相关, 涉及对未成年人实施刑法第269条的转化型抢劫行为如何认定的问题。转化型抢劫罪质的规定性就是由轻罪 未成年人的保护。这应是各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便是以犯罪行为为惩处对象的我国刑法典在第17条第4款亦做了保护性规定, 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