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其行为自亦属商业机密之侵害,然而公司为避免员工此种不当行为,是否可监视员工之电子邮件?这个问题已在美国产生了几个案例(例如BonitaBourkev.NissanMotorCorporationinU.S.A.;AlanaShoarsv.EpsonAmerica,Inc.;Smithv.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9.html -
了解详情
-EDI或称Open-EDI正逐步取代传统的EDI. (二)以电子邮件(E-mail)方式订立的合同电子邮件(E-mail)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从终端机输入 的政府加强对话,确保形成一个全球一致的法律环境,共同打击网络国际犯罪。亚洲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东亚诸国,目前已有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08.html -
了解详情
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通过其自身的技术,监测网络广告商是否违反服务合约而大量乱发广告电子邮件,而这样做既利人又利己。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殷丽娟,《专家谈网上合同及保护网上隐私权》,《检察日报》,1999年5月26日。刘德良,《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在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的时候,应当注意双方的名片上或合同约定中是否留有电子邮箱地址,对于工作性质的电子邮件,有些公司会有公司邮箱; 2) 将电子 相对方提出异议,需提交相反的证据,或者提起鉴定程序。 其次,合法性方面,电子证据必须具有实体法所规定的特定形式,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收集、调查和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2646.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我国现有法律要求某些类型的交易文件采取书面形式或者交易者亲笔签名的形式,然而电子商务无法以传统方式满足这些要求,如果法律不能明确消除这些障碍,势必阻碍电子 很大的表示同意(I agree)的图标,如果用户点击了这一图标,就表示同意注册电子邮件的全部合同条件,并将这一同意的意思表示发送给对方的电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526.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专家颇多争议。究竟哪个机构最适于对电子邮件的鉴定也是一个电子证据取证中的争议问题。 正是由于电子合同中存在上述种种特殊风险,因而在实践中对于 ]东传。网络公证概述[J].中国司法,2001年第3期。 [5]王京。《电子商务———公证无法回避的话题》[M].中国司法,2000年第9期。 [6]梅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46.html -
了解详情
电子证据:①4月12日上午10:12分从记号为“204”的计算机上发出的电子邮件,发件人署名“Nannan”,收件人是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刘某;②同一台 着眼于未来而作出周密重新安排。笔者是第二种主张的支持者。5、关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问题“格式条款”的产生和发展是20世纪合同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5.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我国现有法律要求某些类型的交易文件采取书面形式或者交易者亲笔签名的形式,然而电子商务无法以传统方式满足这些要求,如果法律不能明确消除这些障碍,势必阻碍电子 大的表示“同意”(Iagree)的图标,如果用户点击了这一图标,就表示同意注册电子邮件的全部合同条件,并将这一同意的意思表示发送给对方的电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72.html -
了解详情
下我们对此不难理解,但是在网络交易中一般认为,网络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或电子邮件拟定的合同,即达成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协议 的需要,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参考文献资料: 1、赵旭东:《合同法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3.html -
了解详情
等电子物证通常是间接证据;而在一起电子商务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通过电子邮件方式签订的商业合同则可能是直接证据。无论如何,电子证据的直接性或间接性是自然 力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32. [14]白雪梅,孙占利.电子证据中的法律问题[J].计算机世界,1998,(34). [15] 李建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6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