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立场出发展开对某个具体宪法问题的研究,甚至建构宪法学的整个理论体系,[32]笔者将这种研究指向称之为方法论偏好。 对于规范宪法学的方法论偏好而言,本身无可厚非,但欲使 年第3期;汪祥胜:《政治宪法学的中国式表达》,载于《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杨陈:《论宪法的规范性》,载于《苏州大学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997.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靠实践主体人大及人大代表去实现和完成的,如立法、监督等,而且这些理论在传统上被宪法学所研究和吸收,若缺乏宪法学的理论基础和修养,是很难实践好的 热门问题,但要完善人权方面的立法,如果立法者缺乏宪法学的基础和较高水平,显然是不利于立法质量的。 7.一些大学的宪法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已包含人大学方向。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机理,指责与谩骂于事无补。 关注宪法文本及其实现状态,是宪法学,而非宪法学学的理论自觉。但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宪法文本和宪法实践,却惊讶地 核心问题域之内。主张规范宪法学的学者辩解,不至于完全退回到分析实证主义的立场, [36]事实上是隐晦地承认规范宪法法学体系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家族相似。 制宪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593.html -
了解详情
的机理,指责与谩骂于事无补。 关注宪法文本及其实现状态,是宪法学,而非宪法学学的理论自觉。但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宪法文本和宪法实践,却惊讶地发现 核心问题域之内。主张规范宪法学的学者辩解,不至于完全退回到分析实证主义的立场,[36]事实上是隐晦地承认规范宪法法学体系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家族相似。 制宪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49.html -
了解详情
力戒从事实命题中无媒介地直接推导出规范性命题。这样一个区分首先使得关于宪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区分得以可能,从而避免了因混淆实然与应然而产生的种种 宪法学的意图才豁然开朗。作为一门实践科学,规范宪法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在于建立一个具有等级性的规范体系,但在该书的一开始并未提出可以作为所有规范之效力基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80.html -
了解详情
。 宪法理论体系研究关注方法论、基本范畴以及宪法理论体系的解释力。[ii]构建宪法理论体系被认为是宪法学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而宪法文本研究的问题则集中在宪法文本的制定( 成熟之路》,《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叶必丰:《论依法治国与宪法学的新体系》,《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秦前红:《评法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6.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 在50年代出版的宪法学著作和论文中,我们首先发现学者们的范畴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宪法阶级性命题的情结与理论论证上。可以说,50年代宪法学的基本范畴(基石范畴 、文化与传统,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宪法问题也是不同的,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或方法解决自己的宪法问题。外国的宪法学范畴或研究方法是在该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2075.html -
了解详情
就因此而引起。 (四) 强国论和决策论影响下的政治权力运作 在西方法律学、政治学和宪法学的研究中,除了占主流地位的个人自由主义的法律学、政治学和立宪主义 宪法规范以及以这些规范为基础的延伸,如宪法的基本价值或基本原则等等,为宪法学的研究的基点。但较之经济学的总体理论体系来说,宪法学实在显得单一和薄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208.html -
了解详情
[9]却被某些学者升华为整个宪法学的核心。在他们看来,宪法不是别的,正是关于主权的规则体系,宪法的根本原则是关于主权的原则。[10]谁都知道, 方向迷失、众说纷纭乃至不知所云的杂论。[20] (三)人大至上还是宪法至上 政治宪法学的另一个代表是借用传统的议会至上和近年来兴起的人民宪政理论,否定宪法至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定义,即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然而,现代宪法学是以近两百年来西方社会宪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概括出来的理论体系,因而摆脱不了归纳法作为或然性推论 ,而由于中国宪法没有被司法适用,因此出现了宪法无用论;由于不能理解处于政治法阶段的法律体系与法律实践之间的不一致性,因而不能理解由《物权法(草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