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标准被设定为排除合理怀疑,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则被确定为优势证据或者高度的可能性。当然,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诸如管辖、诉讼时效等方面还存在着其他区别 民事诉讼的运行原理,而不受刑事公诉程序的束缚和限制,如在证据能力、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各种证据规则上遵从民事诉讼的准则。即便在刑事公诉程序无法启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分配是以公平正义为最基本的抽象原理。 四、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及依据 证明责任是整个民事诉讼的核心,那么证明责任的分配便是核心中的核心 》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13.html -
了解详情
的日常品行表现、心理状况、成长环境、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以及民事部分赔偿情况等方面的案外因素。总体而言,定罪事实的证明问题较为规矩,在认定是否有罪、构成此 的两个问题。下文将专门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深入地阐述。 二、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乃诉讼之脊梁,动态地体现于整个诉讼过程之中,并直接影响着诉讼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71.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倒置发生在民事诉讼当中,例如民法通则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诉讼、环境污染诉讼等。在行政诉讼当中则是由被告一方承担证明行政行为正当的证明责任。如果用形象 被告人有罪。例如英美刑法当中出售香烟给未成年人,并不要求被告人查明买烟者的身份或明知其为未成年人,即使其相信买主为成年人,仍然要定为向未成年人出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09.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目的和趣旨之结果的情形下,应该降低证明度”。[25] 2·消费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 (1)产品质量缺陷侵权诉讼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明文规定了产品 《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7]前引[1],第103页。 [8]田平安、陈慰星:《论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之协同》,载《2007年中国法学会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736.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然结果上达到客观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刑事诉讼的疑罪从无和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已经能够解决这种困境。 在审理已尽而实体法律要件事实 的基础理论笔谈[J].法学研究,2004,(6):18. [23]田平安.民事诉讼证据初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40. [24]徐朝阳.中国古代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2.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得到查明,在实然结果上达到客观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刑事诉讼的疑罪从无和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已经能够解决这种困境。在审理已尽而实体法律要件事实的存在与否 说与法律真实说之争;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否一致,即一元制抑或二元制之争。 ⑵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5.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分称为举证责任减轻。关于姜世明举证责任减轻理论及其所构建的证明责任分配法则体系,可参见姜世明:《新民事证据法论》(修订二版),(台北)学林文化出版 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证据规定》第4条所规定的某些特殊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便可以视为法定证明责任转换。另一种情形则是在法律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形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47.html -
了解详情
,该事实属于一般要件事实。特别要件说对日本的证明责任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首先倡导特别要件说的学者是著名诉讼法学家雉本朗造博士。按照雉本博士的 的不足。莱昂哈德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为了缓和原告的证明责任负担,提出了“反驳责任”。这种责任是根据民事诉讼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课以被告对部分权利发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8.html -
了解详情
和处分原则,但却渗透着浓厚的国家干预色彩,体现了立法的国家本位主义。苏联民事诉讼法学家多勃罗沃里斯基就曾明确指出:苏联诉讼的证明制度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在于,不仅当事人(原告人、被告人、参加案件的检察长或被吸收参加案件的第三人等)有责任向法院提出能够证明自己要求的证据,而且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