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的刑法评价。因此,虽然一些实务部门提出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很困难,因此建议删去刑法第193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前提条件,并且增加单位贷款诈骗罪的规定 版)》2007年第1期。 [2]参见黄祥青:《浅谈刑法有无明文规定的标准》,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 [3]参见陈兴良:《盗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9.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性职务犯罪, 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一样, 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财物作为区分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上述《 探微》, 载《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2] 黎宏:《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2.html -
了解详情
新近颁行的有关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司法解释中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六种推定性事由中有些存在证明性和推断性瑕疵,应当明确;客观方面经过银行两次催收后 提到的现实状况不难看出,采用透支人收到说的有效性催收标准是最契合立法本意、符合立法目的的,这一点应该在司法实践的具体认定中予以明确。 其次,两次催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80.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主观要素,同时就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标准。该司法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认定以房屋、汽车 目的也相应地实现,无须再通过犯罪客观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实现,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目的犯;后者指目的与故意的内容不相一致,故意内容实现不等于目的犯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78.html -
了解详情
之后向相关人提出索要财物的要求,勒索财物的目的才可能实现。以此为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罪应该属于目的犯中的断绝的结果犯。 二、目的犯 实施的诈骗贷款行为,也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9] 笔者认为,鉴于金融诈骗罪属于目的犯这一前提,因此关于金融诈骗罪主观罪过中是否包括间接故意这一问题,还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01.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案件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规定:“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一) 返还骗取的财物,是认定诈骗案件非法占有目的的总标准。掌握了这一标准,就能对形形色色的案件中被告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作出正确判断。本文转自网络,如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730.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专门规定了包括贷款诈骗罪在的金融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和认定原则。其中明确提到: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 就应追究刑事责任。”在《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征询意见期间,学界对于该罪的设立颇有微词,主要理由就是,刑法已经有了一个贷款诈骗罪,虽然该罪要求以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88.html -
了解详情
损失”或者“其他严重情节”,处3年以下徒刑或者拘役,“重大损失”暂无明确标准,实践中,一般为造成贷款追回成本高或者骗取手段恶劣、多次骗取或者因骗取被处罚 ,但以后有还款行为或者有还款意愿,则构成骗取贷款罪。四、行为人“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月21颁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06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界一直以来也多将诉讼欺诈称为诉讼诈骗,也是认同了诉讼欺诈非法占有的目的。对于其他并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诉讼欺诈行为,是否可以纳入对诉讼欺诈的 内容的考虑除了数额,还应包括对诉讼秩序破坏的严重性等,以此全面评价诉讼欺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对于情节严重的标准如何认定等问题,还需要司法进一步作出相关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 将犯罪目的作为构成要件加以规定,就必须由控诉方以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加以证明,不能推定;如果作为积极抗辩事由,则可推定,由被告人对不存在犯罪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