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要件理论,只是将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部分要素补充为专门的违法要素,导致该要素不是故意的认识对象;而陈兴良教授则将刑法明文规定的全部罪量要素独立于罪体 与法官在找到适用的刑法条文之前,凭直觉认为许霆的行为肯定构成犯罪,至于构成什么犯罪,需要对相关法条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进行再探索、再发现,从而使案件事实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891.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其创设内容必须服从于国家的目的,即价值理性及目的理性。那么,刑法规范保护什么才能符合目的理性呢? 联系前述对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等理论的考察,笔者 普遍认识到的,所以,刑法如此规定,自然是符合了社会大众的一般情感。如果刑法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低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估计刑罚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 二、争议及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邵建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存在以下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邵建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王彩 ,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这两个司法解释都规定了利用邪教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此,张明楷教授认为是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23.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并通常以偷越国(边)境罪、脱逃罪等为例,认为这些犯罪很难说有什么犯罪对象。这一表述存在欠妥之处。从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运动的原理即可说明此点: 该案从客体审视已经侵犯他人健康权利;从外观上看也完全符合刑法伤害罪客观方面要件的规定性(这里并不讨论行为是故意、过失或意外)猛踢一脚把小孩踢到床下,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其成立以对客体造成实际侵害或者现实威胁为条件。但是,通说在定义什么是犯罪客体时,却又说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这样,在犯罪和 的犯罪对象、实施了特殊的犯罪行为,强调这些特殊性都是借助于国家权力显现出来的,而非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所能包容{36}。纵观国外立法,大多数国家或将刑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12.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的对象是年满16 周岁的人或虽然不满16 周岁但已满14 周岁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 在刑法之中,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属性问题。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此问题目前国外的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并列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8.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的对象是年满16 周岁的人或虽然不满16 周岁但已满14 周岁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 在刑法之中,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属性问题。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此问题目前国外的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并列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1.html -
了解详情
否定评价的事态的属性、评价,故其内容便由刑法的目的来决定。将什么行为作为禁止对象,是由以什么为目的而禁止来决定的。在此意义上说,对实质违法性概念、违法性 成立窝藏罪。(2)如果乙在甲的教唆下实施暴力,导致A伤亡,乙是窝藏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甲除构成盗窃罪外,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自行车、自行车、牛车、马车等非机动车驾驶人可否能构成逃逸致死?三是逃逸致死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通说认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规则致一人重伤后逃逸,进而 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预见,故为意外事件。[6] 由上可以知道,在防卫过当理论中,其罪过形式到底是什么,学者之间异见杂陈,众说纷谈。但有一点还是比较统一的,那就是大部分 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最终检察院抗诉意见被采纳,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郭九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其行为属防卫过当,依法应减轻处罚。郭九在二审后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