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应当及时将是不是的问题转化为如何是的问题,并致力于探讨合乎现代证据制度的认知理论。 二、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 以事实为根据, 在现代诉讼制度下,即使在职权主义模式下,裁判者也很少自行收集证据,而主要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判。因此,控辩双方通过自己的举证活动,在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10.html -
了解详情
不争的事实,公安、检察机关基于刑事追诉的需要随意选择性收集证据,随意剪裁证据,几乎成为惯例。随着证据裁判主义在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中日益得到认可及确立, 不是那么恶劣、严重的案件,则如愿以偿地按照追诉方的意愿推进,无论被害人意愿如何,被告人都被顺利地追究了刑事责任。然而,被害人有苦难言,亦不敢言,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18.html -
了解详情
证言出现了真伪虚实交织难辨的时候,证人又不能当面澄清,严重地影响证言的证据效力。尽管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证人证言,但由于目前证人出庭的 难题,应当慎重考虑。但是,一旦确立了该规则,实践中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一是各种证据的取证规则、运用程序将会得到遵守;二是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3.html -
了解详情
了较为准确、科学的概括,即:严禁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司法人员只要依据法定的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就不能被说成 虚伪的理论移植于中国,更会是南桔北枳,培植出非驴非马的怪胎。 (三)如何评价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 按照西方个人本位主义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要求一个人自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3.html -
了解详情
者服务的,是裁判者收集证据、判断证据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操作规程,法院的证据职能行为是证据制度的关注重点,证据制度的主体性内容乃是由如何规范法院的证据 草案建议稿及论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张保生主编:《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美]约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1.html -
了解详情
之日起,才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 (2) 从收集证据的手段来看,国家侦查机关作为与犯罪作斗争的专门的国家机关,立法赋予了其广泛 有权的侦查机关约束的少,而对无权的律师保障的少。例如,法律条文不但没有如何保障律师会见权的规定,相反,却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4.html -
了解详情
终了后提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或在法官规定的期限内当事人未提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如何对待的问题,日本新民事诉讼法则采用灵活的方法,即当对方当事人要求时,未按 当事人诉讼能力的情况,如果逾期举证的一方当事人无律师代理且法律知识贫乏,未能及时收集证据,可认定为轻微过失,排除失权效果的适用;如果有律师代理又无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6.html -
了解详情
提要:如何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或有关法律事项,是正确处理案件的首要问题,也是审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所论述的民事诉讼证据的采信,只是庞大 取证主体资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加以调查。至于是否与待证事实确有关联性,其证明力如何,属于证据评价的问题。因此,英美法重在证据能力的关联性,而大陆法则重在证明力的关联性。 就证据的 在于法官;更重要的是,为了查明事实真相,法官甚至可以超出当事人所举的证据,另行收集证据。因而,在大陆法系更强调法庭调查对案件的实质性影响,而不愿通过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65.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事实真相的方法和规律,而且还要研究藉以发现事实真相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如何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程序正义的要求。也就是说,诉讼中的证明活动不仅要符合人类主观 存在的,因而也是完全可以认识的。只要司法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查研究收集证据,案件事实真相是完全可以发现的,并据此将我国诉讼活动中的证明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