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⒆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指责,恰恰暴露了对法治的本质理解上的偏差。法治当然可以分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但形式法治是法治的逻辑前提,只有在法律形式所提供的 体系,把实质判断放在形式判断之前,从而损害了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在合理性,这也是我国目前的犯罪构成体系非改不可的重要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学界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2.html -
了解详情
转换研究进路的基础上把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犯罪定义 社会危害性理论是我国刑法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研究,以1997年刑法典的颁布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研究重点不同,因而研究特点也有所区别。 第一个阶段是199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干涉应始终把未成年人的主要利益考虑在内。⑴长期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⑵的健康成长,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制度上和观念上 与参考文献 ⑴参见200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专题预备会议决议》。 ⑵我国刑法将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称为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96.html -
了解详情
这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模式不同。刑法典是我国刑法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金融刑事立法的主要法律渊源。吸取了近二十年的立法及司法 刑法立法模式的要求,可以通过对金融法律法规的类别划分,将金融犯罪分为: 1.违反银行法[21]的犯罪:伪造、变造货币罪;使用、持有伪币罪;擅自动用发行基金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1.html -
了解详情
即雇佣犯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不能是过失,这在理论界已经达成共识。 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共同犯罪中的过剩行为,是指实行犯实施 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实行过限行为超出了共同故意的范围,应当由实行者对过限行为单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91.html -
了解详情
剥夺、无法实施自动投案行为的人员。在我国刑法中,自首可以分为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特殊自首也叫准自首。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与严两种手段 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我国刑法把自首从轻作为一项刑罚制度加以规定,体现从宽处理的一面,必将促进宽严相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23.html -
了解详情
罪状:刑法模糊性的表征 刑法理论把罪刑规范对犯罪构成的各种要素的描述称为罪状,根据其对犯罪构成要素描述的详略及方式之不同,罪状可以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 衡平的条款,由立法者通过制定法授权法官在必要时援引该条款以缓和法律的刚性。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为个别衡平条款的适例。〔 〕对上述伪造货币的案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从而名正言顺地加以制约。我国刑法总则对于构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外延作了概括的规定,分则中又将严重社会危害的内容分为十章,区别情况作了具体规定 从而体现出明显的动态意向,在不断的改变中体现其历史形态和可比性质。为了把犯罪和违法行为相区分,社会危害性还有一个程度问题,即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07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构成本罪。 值得探究的是, 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 众所周知, 我国刑法中对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要求是, 只有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的, 才可以定罪处罚。修正 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都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 主要分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 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 认为修正后的第312条已经明确了, 本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17.html -
了解详情
用数目、大小、速度、程度、容积等等来表示的规定性。⑹ 犯罪的“量的规定性是社会危害性的程度”,⑺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将犯罪危害结果的量规定为犯罪成立要素的,可以粗分为下列方式: A、规定发生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危险。如第一百四十一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7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