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所谓既判力就是确定判决在实体上对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的拘束力或通用性。不论是判决的既判力还是已确认事实的预决力,在对后诉的影响上是一致的,同时 以及对受到醉酒的人是否有罪所作出的必要而肯定的决定。如刑事判决确认被告人以合同为名进行诈骗,后面的民事诉讼中法院不能作出该合同有效的认定。又如被告在前诉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2.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权,而不应当包括对处分人本身行为能力的信赖。 18]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即不属于善意取得之无权处分。至于 ,也包括诈骗、敲诈勒索等原所有人具有一定预测和控制能力的行为。笔者曾尝试根据原所有权人丧失占有时的主观状态对刑事违法中的赃物做一个区分:一类是盗赃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119.html -
了解详情
》,1988:10-1,97-9。以下简称《案例分析》)下面是该省检察机关以民事方法解决刑事案件的几个实例。[案例一]:1985年元月,惠水县甲斗村 正规信贷机构--农村银行和信用社,由于受体制以及经营方面的种种选择,无论在资金供给还是在服务方式上,都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生活中日益多样化的资金需求。(邓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90.html -
了解详情
大;虽然本犯因为是刑事案件的客体而不能期待不藏匿、隐避,藏匿、隐避自己是防御权的体现,但本犯帮助共犯人藏匿的行为,不能认为还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的行为在不法性、有责性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只要没有积极地加以毁坏,被害人通过主张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即可恢复到合法状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捡拾毒品、枪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酒以及律师帮助当事人印制小册子被本当事人用作诈骗的案例,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所允许的呢?显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社会相当还是不相当的判断,难以提供实质的正当 向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提存。笔者不赞成该主张。即便是刑事上涉嫌犯罪的人,也不当然就被剥夺行使民事债权的权利,债务人也不会当然享有无需向债权人归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1.html -
了解详情
在基金、证券还是理财业务中,我国法律及有关规定都有不得设立保底条款的硬性规定。在民事案件中, 保底条款往往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但在刑事案件中, 目的或以营利为目的。 非法经营罪的主观要件不同于《刑法》第192 条的集资诈骗等犯罪,不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主观上意图通过自己的非法经营活动来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34.html -
了解详情
相对于乡村法律事务的繁复和庞杂,这些基层司法机构无论在人员配备、专业素质还是在财政力量方面都明显地不足。[19]这种正式司法制度“供给”上的不足,反过来 ,1988:10-1,97-9.以下简称《案例分析》)下面是该省检察机关以民事方法解决刑事案件的几个实例。 [案例一]: 1985年元月,惠水县甲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9.html -
了解详情
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这里规定的就是附带 ;在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被害人反倒无法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获得加倍的赔偿——这完全陷入了一个怪圈,无论从实体上还是程序上观察,都是不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以下简称“第六条”):公安机关 部分无侦查权,只能配合侦查。故只对挪用公款部分做出判决,对诈骗部分取得证据认为是非法证据,不予认定。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中,主罪为挪用公款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5.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就是防卫,使聋哑村夫失去行凶能力,这也是正当防卫必然产生的结果。所以认为只有对具有刑事和民事责任能力,并具有主观过错的不法侵害人实施正当防卫的 责任,甚至于治安处理都无法实现。笔者认为,对这样的不法侵害的最好保护方式还是实施刑法赋予给公民的正当防卫权。 有的学者把不法侵害的正在进行性作为不法侵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5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