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犯罪中应具有的意识和意志,而不包括罪后的态度。可以显见,刑法客观方面中“犯罪行为——危害结果”不可逆反的因果关系,折射到犯罪的主观方面也表现为犯罪 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把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时的违法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不给那些主观恶性不深的初犯、偶犯贴上“犯罪分子”的标签,确也更利于其改过自新。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75.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性,不作为者应当掌握导致结果发生的关系链,即要具体地、事实地支配因果关系的发展经过。能够肯定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场合有如下两种:第一,事实上的排他性的支配, 社1978年版,第61页) (12)转引李晓龙:《论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刑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1版,第9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1.html -
了解详情
说的缺陷与客观说类似。因果关系说中,因为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我们也很难确定那些行为之间的联系是合乎因果运动规律的。折衷说以“通常”作为判断的依据,而“通常”本身并 ,必须对之给予两次评价,否则便会给人以处断不公平的印象:犯一个罪与犯两个罪处刑同等,刑法的公平价值难以实现。 其次,对这种性质的牵连犯实行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5.html -
了解详情
竞合犯的本质、要件、处罚原则以及与法条竞合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术语:想像竞合犯 想像数罪 法条竞合犯 刑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的,即多因多果,是数个行为。① 想像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7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危害性即法益侵害性,从而限定中立帮助行为成立帮助犯的范围。同时,在对中立行为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入不作为犯的理论。从义务违反角度来看,作为违法 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2] 正当业务行为抗辩在我国刑法理论与实务中不能构成阻却违法性事由,但在解释客观构成要件时,正当业务可以作为限制犯罪认定的法律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39.html -
了解详情
,还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将共同犯罪作为一种犯罪形态进行分析,实际上强在将之作为一个实体,同样可以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对之进行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引起的行为状态都呈现出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故意犯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完成形态为结果犯时,那么共同犯罪中每一行为人的行为与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127.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满足刑法第344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依据刑法第13条来出罪。 再次,对于因果关系(或者客观归责)的评价,不应当适用但书条款出罪。因果关系或 287页。 [57]参见注②,梁根林文,第134页。 [58]参见夏勇:《作为情节犯的醉酒驾驶兼议醉驾是否一律构成犯罪之争》,《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5.html -
了解详情
将枪借给张三的行为与张三枪杀被害人的结果有物理的因果性,起到了作用,就客观层面而言,李四就是帮助犯,接下来再看李四主观上知不知道张三借枪是要去杀人 的公平正义,而不是像我们国内很多学者动不动就说他是刑法的问题,跟我没有关系,对吧,实际上是自己解释的不协调,那,同样,比如那在我们国家保险诈骗最高只处十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004.html -
了解详情
;但这种学说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用因果关系论中的原因说作为共犯论的理论基础,不可能对共犯的成立和共犯的区分作出科学的说明,其承认事后共犯 了相当的犯罪构成的全部因素,特别是包含了像因果关系和罪过这样一类必要的构成因素时,才负刑事责任。[13] 可见,苏俄刑法学在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的基础上,以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615.html -
了解详情
属性)。德、日等大陆法系刑法通说认为,共犯具有自身独立的处罚根据,而关于该处罚根据为何,学说史上大致存在责任共犯论、违法共犯论、因果共犯论(或惹起 有关狭义共犯的性质或本质的争论,探讨的是狭义共犯本身的特征、属性或者与正犯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属性,共犯从属性显然是与独立性相对的,经学术研究而对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