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在法定时间内放弃或者说是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享有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但是应该注意到,法律也并未这样规定:被害人只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 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是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先决条件,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为保留的原则,刑事被害人有权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起民事诉讼,是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6.html -
了解详情
则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启动时需做出一种既能保持既判力稳定又能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予以保障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自由;秩序;刑罚谦 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秩序,其次才是保护被害人的自由包括财产上的自由。但是,刑事诉讼的过程,或多或少会构成对犯罪嫌疑人自由特别是人身自由的限制。当诉讼结果的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32.html -
了解详情
是客观而且明显存在的,而这种损害在被害方(被害人及其负有保护义务的亲属)看来不足以通过让犯罪嫌疑人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予以弥补或救济的。这样两种利益 ,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同时在第4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其这个权利。(当然这里是对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而言)诉讼代理人的帮助使被害人更加能够把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90.html -
了解详情
全社会形成保护被害人的氛围。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被害人权益; 刑法问题 刑事诉讼的文明发展史可以说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下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诉讼权利不断扩大 共同敌人放弃自然自由状态而进入国家的阶段。根据这种观点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其成员的利益。在成员利益受损时,国家要予以关注,不能以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就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法,闭眼不见打击犯罪的巨大法益。在这种影响下,学界研究、制度安排明显地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进行 的重重而已。严打越打越多完全与事实不符,而恰恰相反,打击不力才是犯罪现象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邓小平同志当年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刑事犯罪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96.html -
了解详情
其它证据,这项宪法上的权利通常并称为拒绝证明自我有罪特权(theprivilegeagainstself-incrimination)。由于公民拥有这项权利,国家机关即使认定某人为犯罪嫌疑人,也不得强迫该人就有关自己的犯罪进行供述,作证或提供有关证据。反过来说,公民即使已被国家机关认定为犯罪嫌疑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877.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鉴定人出庭问题的法律规定4上述弊端的解决办法6对被告人的当庭控告权应予以保护7让被告人完全承担刑讯逼供成立的举证责任违客观公证7检察官在法庭角色错位8对 。第八十四条至八十六条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报案、控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91.html -
了解详情
构造(模式)的转换。 [1]在微观层面上,则重点针对讯问、强制措施等对犯罪嫌疑人权利限制程度较高的侦查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 干预措施,即便是类似扒窃之类的小案件,如果放任该犯罪达到既遂也实为不妥。此时从犯罪制止、国民财产保护的观点来看,即使采取以行政权为根据的警察行为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85.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实现程序上的正义。 第三种观点认为,为了加强法治建设,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吸收无罪推定原则中的某些合理内容,修改、补充我国刑事 的保护。例如取消了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免于起诉制度、取消了人犯的称谓,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区分开来、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加强了公诉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64.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实现程序上的正义。 第三种观点认为,为了加强法治建设,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该吸收无罪推定原则中的某些合理内容,修改、补充我国刑事 的保护。例如取消了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免于起诉制度、取消了人犯的称谓,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区分开来、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加强了公诉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