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能够在司法实践 领域做出积极的探索,并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国刑法对非暴力犯罪并没有规定绝对的死刑,而是设置有几种刑种制度供选择适用,从限制、 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改革。主张对劳动教养予以适度改革的意见阵营 中,大致又可分为两大模式四种方案:一是准司法化模式,主张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从而名正言顺地加以制约。我国刑法总则对 于构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外延作了概括的规定,分则中又将严重社会危害的内容分为十章,区别情况作了具体规定 从而体现出明显的动态意向,在不断的改变中体现其历史形态和可比性质。为了把犯罪和违法行为相区分,社会危害性还有一个程度问题,即 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3.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的第三方协调冲突的解决,对解决方案国家予以认可的精神大相径庭。因此,我国刑法对待犯罪的认识以及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本位价值观,是构建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理论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判决三个阶段,自诉的案件分为当事人起诉、法院审理两个阶段。笔者认为,自诉案件,当事人起诉和法院审理阶段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58.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僭越立法者的职能。从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角度看,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法律适用解释和学理解释。储槐植教授首次提出了刑法适用 不惩罚犯罪的法律就根本不能称之为刑法。惩罚犯罪是刑法存在的本来意义。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53.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僭越立法者的职能。从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角度看,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法律适用解释和学理解释。储槐植教授首次提出了刑法适用 不惩罚犯罪的法律就根本不能称之为刑法。惩罚犯罪是刑法存在的本来意义。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43.html -
了解详情
积分,罪犯的再犯罪与其减刑没有必然的联系,承办人员没有过大的风险和压力。而假释期间对假释犯的监管失控也是实务部门不愿适用假释的一个原因。我国刑法第81条 是对十四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少年犯进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场所。监狱法颁布以后,监狱和劳改队都称为监狱,根据关押对象的不同分为女犯监狱、成年男犯监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73.html -
了解详情
整理协调,按照一定的原则编纂为法典式的统一体。我国单行刑法采取的是散在型的立法模式,而根据单行刑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针对特定之事的单行刑法,针对 犯罪,从而造成了立法的随意性。 最后,立法技术有待提高。其一,我国刑法分则并没有有关犯罪的罪名,单行刑法是对刑法典的修改补充,在规定新罪的情况下,也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2.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即使对无刑责责任能力人实施的行为不作犯罪化定性,也并未表示其不为刑法所谴责,因为我国刑法还规定和政府收容教养和强制医疗制度。尽管我国刑法明确 能力程度分为:完全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也有将其分为:完全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和部分责任能力。上述两种区分法本质内容基本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发展趋势,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较为科学的规定。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个阶段。 1.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根据刑法第 、减轻处罚的精神。 (五)完善并明确规定非刑罚处理方法。我国刑法中尽管也有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刑罚的处理措施的规定,但由于种类过于单一,规定较为零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8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构成本罪。 值得探究的是,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众所周知,我国刑法中对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要求是,只有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的,才可以定罪处罚。修正 的行为被包含在共犯行为之中,是不可罚的行为 [4]245。 我国刑法根据作用和分工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按此分类法,主犯的事后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