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刑法虽然也规定了对于犯罪人的正当债务可以在没收财产中清偿,但是对于是否从没收财产中偿还和偿还多少,必须由人民法院最后裁定。这样的规定对于债权人而言可能 。这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的表现。现行刑法中规定的许多经济犯罪都是由直接故意构成,如果这些经济犯罪是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实施的,也就是直接故意的共同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实施同一犯罪行为依法律规定构成不同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如果法律对同一犯罪行为,根据犯罪主体身份的有无,分别规定为两 《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2 马克昌 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0页。 3我国刑法学著作中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6.html -
了解详情
29条第2款的规定相同。 )标志着刑法确认了教唆犯独立性说,而且教唆犯即使在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是按其所起的作用来处罚,这一点也是教唆犯独立性的一个 为犯罪行为的实行终了,教唆犯的得逞,应以教唆的结果是否发生为标准;(注:参见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3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0.html -
了解详情
性大小的做法,和现代法治国家的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14}。所以,在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上,必须优先考虑客观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而不是相反。[6] 四 的案件,我国基层法院就以故意杀人罪对女青年定罪并判处4年有期徒刑。 [10]只是将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从单独犯的一人改为二人以上。参见: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4.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客观构成要件并且违法时,共犯才得以成立。换言之,正犯是否有责任,以及是故意责任还是过失责任,则是另一回事。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违法 犯罪再实施教唆行为。换言之,成立教唆犯,要求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者产生实施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意思,进而实施该行为{8}(p.317)。但是,实施符合客观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73.html -
了解详情
种科学的态度。所以,虽然从客观结果上来看被教唆人都会受到刑事追究,但教唆人是否具有陷害他人的目的是陷害教唆与一般教唆的第一个区别。(2)从教唆人的 ,不能统摄于教唆犯这一概念之下。陷害教唆的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之 间并不构成共同犯罪,将陷害教唆理论与教唆犯理论一并讨论,除了体系上的便宜之外,并无其他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575.html -
了解详情
, 刑法应当由限定处罚走向妥当处罚。 四、深度链接行为能否与直接侵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一)深度链接行为的刑法评价路径 深度链接作为间接、 依附于信息网络 的共犯正犯化规定是突破共同犯罪理论的法律拟制还是在共同犯罪理论框架内的注意规定成为我们讨论的关键突破口, 也就是面临是否突破罪刑法定的这一刑法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101.html -
了解详情
各共同犯罪人要成立结果加重犯,客观要件通常要满足:实行犯实施故意伤害的基本犯罪行为与伤害对象死亡的加重结果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而如何认识和判断此种关联关系 超出共同犯意,属于共同犯罪行为,否则,则构成实行过限。 (二)其他共同犯罪人对实行犯过限行为的可预见性。如前所述,判断其他共同犯罪人是否要对死亡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050.html -
了解详情
各共同犯罪人要成立结果加重犯,客观要件通常要满足:实行犯实施故意伤害的基本犯罪行为与伤害对象死亡的加重结果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而如何认识和判断此种关联关系 超出共同犯意,属于共同犯罪行为,否则,则构成实行过限。 (二)其他共同犯罪人对实行犯过限行为的可预见性。如前所述,判断其他共同犯罪人是否要对死亡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283.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10.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 %以下。(4)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5)罪行尚未被办案机关发觉,仅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06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