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必然包含了违法性和有责性)。同时,共犯之成立,要求各成员具有同样内容的犯罪故意,至于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在所不限。倘若利用他人过失完成犯罪,被 昭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赵秉志.共犯与身份问题研究以职务犯罪为视角(J).中国法学,2004,(1). {7}陈兴良.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38.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中,实行者的行为可以直接与构成要件相联系没有疑问,因而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的研究重点不在正犯而在共犯,即没有实施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 对于狭义共犯者之行为是与正犯者之行为严格区别的,不能混同。关于共同故意问题,我国在解释论上没有异议,因为立法有明确规定,虽然理论上也存在过失是否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2.html -
了解详情
主编的《刑法》承认滥用职权罪是结果犯,但得出该罪心态为故意的结论只是简单套用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定义,显然没有注意到该罪行为人心态的复杂多样性,难以招架实践 研究范式多样化是学术繁荣的需要和表现。一个人也不只专用一种范式,甚至研究一个问题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范式。本文旨在提倡一种需要光复的范式,而绝无贬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6.html -
了解详情
款第2档之中的;而如果不让行为人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又等于否定了总则关于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令司法机关进退维谷的尴尬情况,笔者以为,根本 ]参见林亚刚,贾宇:《绑架及相关犯罪的几点探讨》,载丁慕英等主编:《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37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70.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见解的借鉴)有所澄清,亦为犯罪构成理论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一铺垫。但限于篇幅,对于诸如行为概念、不作为及其行为性、故意过失的理论内容等具体问题 要件对行为各个方面进行审查,最终把原本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主客观要件统一起来确定犯罪的成立与否。其优点,不仅在于能够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件及其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3.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不否认这些说法有合理的一面,但确实也存在着问题。如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及其他的犯罪构成,我们的研究过程中都承认有完整的犯罪构成 构成大厦等具体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不失为有意义的探讨。如何建立符合我国立法体系的犯罪构成,还需广大刑法学工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实事求是科学评价资产阶级的以及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47.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刑法学体系的逻辑运动秩序也就是:首先,犯罪论研究罪的问题, 以认定犯罪为核心任务;其次,刑事责任论研究责的问题,以确定刑事责任为核心任务;最后,刑罚 的困扰甚至危害?第二,就操作的明快性而言,今天的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可以说是叠床架屋,单就其主观故意(过 失)的判断而言,就形成了所谓构成要件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73.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的排他性支配关系之中,受害者的生命完全依赖于肇事者的保护,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其二,逃逸人对被害人的生命危险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排他性支配关系的, [1]孙国祥:《过失犯罪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88-189页。 [2]赵炳寿:《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5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立法本身的不完善,这一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现行司法解释所作的关于死缓犯在考验期间故意犯罪一律由中院管辖的规定是否合理,在考验期间故意 ,并进而判决执行死刑。显然立法者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下如何变更死缓执行的问题。当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许可以以被害人没有提起自诉为由而不予理睬,但这难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94.html -
了解详情
犯,但不承认片面共犯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处理,若将共同故意犯罪理解为共同的故意犯罪,则片面故意也是一种共同犯罪故意;通常认为只有在同一犯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81页。 [24]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25] 参见[日]前田雅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