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混淆了虚拟物品的虚拟性与虚拟财产的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虚拟财产的主体 缺乏理论依据 能否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实现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虚拟财产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是否可以将其纳入侵犯财产罪之对象范围。换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7.html -
了解详情
,龙宗智先生认为,其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军事利益以及军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从刑法上认识,它是一种正当防卫行为。[1]对此,笔者认为,在 措施的权力,否则必将使战场指挥秩序失控。[8]比如,对于战场态势,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为了保存实力,指挥员觉得有必要进行战略退却时,下属却认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机关规定本罪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但如何判断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这是认定本罪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区分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等其他金融犯罪 犯罪在现存的金融刑法中就没有适当的位置,而只能被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名体系中了。像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这样在立法上被错误的归入破坏金融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4.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机关规定本罪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但如何判断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这是认定本罪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区分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等其他金融犯罪 犯罪在现存的金融刑法中就没有适当的位置,而只能被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名体系中了。像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这样在立法上被错误的归入破坏金融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9.html -
了解详情
进入海关之前被有关机关查获的, 则是走私毒品罪的未遂, 当然也还包括对象认识错误的未遂, 例如将假毒品误认为是真毒品而予以走私的情况。对于贩卖毒品罪而言 认为, 当前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从立法上首先废除毒品犯罪的死刑。世界上在刑法上规定毒品犯罪死刑的刑法立法是很少的, 并不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2.html -
了解详情
看来,他们的话语几乎没有什么根据(只是说没有根据,而没有暗含正确与错误的判断),但在群体内部极具感染力,可以迅速在群体中蔓延开来,并被群体的成员所 相应的责任的,司法人员做调解工作时经常使用这一策略让被害人认识到这一点,以降低过高的赔偿要求以及仇恨情绪。被害人学在18世纪中叶产生,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实际意义吗?客观地讲,导致此种认识错误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技术障碍。网络空间和网络犯罪固有的技术因素,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最大障碍,目前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的 信息化时代的新发展。 在此,我想重申10年前的一个判断:产生于农业社会、成熟和完备于工业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规则,在信息社会已经呈现出体系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73.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因素,而是否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应将犯罪人的主观感受和影响犯罪完成因素的客观性质与作用程度两者综合起来考虑判断。 上述三个条件有机结合。构成犯罪未遂(障碍 ;(2)不能犯未遂, 指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刑法分则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因对事实认识错误,致使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即不可能达到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22.html -
了解详情
两次以上评价的。不只是在已经确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如此,在罪与非罪的判断中也是如此。遗憾的是,以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些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销售数额、 足以严惩罪犯,但仅以绑架罪一罪对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作评价,实际上没有在刑法上给予犯罪行为之无价值应有的否定,对行为人的法律谴责程度无疑大大降低。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损害,此即为刑法论上的所谓的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由行为人对事实的认识错误所致,对假象防卫的处理,应按照对事实的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进行, 的继续侵害以后,必须立刻彻底终止防卫。防卫行为要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必须依据这一限度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总而言之,以上五个条件是正当防卫成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