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吸收刑法学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必须吸收其他学科(不仅仅是法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为决策服务的。[1] 第二 情况下由于过失而受刑事惩罚。与此相对,根据排除罪责的理论,错误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允许的,在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故意仍然存在,排除的仅仅是罪责;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9.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借口正当防卫而侵害对方。挑拨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挑拨防卫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侵害他人的非法意图, 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这种意图的产生源于行为人主观上的错误认识,他认为他是在实施正当防卫,他所保护的也是合法权益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00.html -
了解详情
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打架、斗欧、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的犯罪活动中。 (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除了精力充沛、能量消耗很大、新陈代谢很快之外 吃苦。因此,对子女总是千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采取包庇的态度,包括祖父母全家围着小孩子转,让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14.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 1、错误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他们错误的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912.html -
了解详情
地惩治和防范诈骗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15] 质疑者认为,现行刑法对于诈骗犯罪的这种分类是否合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6]笔者赞同《刑法》中 提供伪证等方式欺骗法院,以至于裁判机关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作出错误裁判,即欺骗行为与法院的错误裁判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在犯罪主体方面,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72.html -
了解详情
地惩治和防范诈骗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15] 质疑者认为,现行刑法对于诈骗犯罪的这种分类是否合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6]笔者赞同《刑法》中 提供伪证等方式欺骗法院,以至于裁判机关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作出错误裁判,即欺骗行为与法院的错误裁判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在犯罪主体方面,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75.html -
了解详情
态势,甚至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对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在认识、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不足。就本人看来,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对青少年犯罪 言行在孩子当众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由于一孩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的错误取放任态度甚至袒护。这就导致有的青少年在错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960.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产所有人或持有人陷于错误。而仿佛自愿地将财产交给行为人。 可见,诈骗罪与盗窃罪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 的成立。因此,窃取行为才是犯电话回拨加盟商犯罪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 其次, 笔者认为,陷于错误认识是成立诈骗罪的前提条件,是界定诈骗行为罪与非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31.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缺乏罪责的。但是,行为人在处于一种对自己举止行为的违法性具有不可避免的认识错误时(《刑法典》第17条),或者在他实施符合行为构成和具有违法性 的是人。翻译为人格的准确性有待批评。译者注 [22]对人格功能性的和体系功能性犯罪行为体系的全面探讨,见前注12提到的H.Schneider的著作。(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76.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几方面组成: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诈骗行为致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上的损害。在诈骗罪的构造中 ,而且财产的所有人并不对此知晓,否则诈骗也不能顺利实施。 2、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是一方面,即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使自己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