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那些无法认识到结果的行为,因为无法判明其主观罪过和因果关系,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归责,刑法也就不将其认定犯罪。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因为其不确定性,实际上 ,将预备犯、未遂犯犯罪化、危险犯(尤其是抽象危险犯)以及持有型犯罪的大量出现作为风险刑法法益保护早期化趋势表征。但是,这些立法现象是否是受风险社会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997.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扩张的正犯概念,将犯罪的完成单纯的作为因果关系来把握,依存于因果关系概念,但是,用因果性并不能完全揭示共犯的本质。[8]即使采用了统一的正犯的概念,最后 共犯的正犯。这样就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且与现行的德日刑法体系不相符合。混合惹起说认为,处罚根据在于对构成要件上的保护法益进行从属性的侵害,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43.html -
了解详情
,在今天的刑法学中,正逐渐被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远因说、近因说、预防必要性说甚至客观归责理论所替代。换言之,刑法学与生活常识渐行渐远。 当下的刑法学, 的那颗子弹由谁发射,从而确定谁对死亡结果负责。但是,本案不能查明共犯关系,也不能查明因果关系,是不是对两个行为人都作无罪处理?我认为不能。对本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6.html -
了解详情
外,还应当包括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而刑法中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属于刑法研究的一般意义的行为,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还应当 对现有刑法中的行为理论进行修正,现有的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诸如不作为的行为性、身份犯与持有犯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类似的观点还有,认为在我国的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1.html -
了解详情
无价值自然也不例外。不过,由于结果无价值只是一种因果事实,故它不能像行为无价值那样以决定规范为其基础,而只能以评价规范为标准来加以衡量。至于说这种与 认同的今天,作为不法之两大支柱的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实际上也必然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作者简介】 陈璇,单位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影响,把行为理解为一种因果事实,作为生理的、物理的过程来把握,即因果行为论。这种学说在刑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因果关系来解释行为的理论,最突出的 论把意识的内容从意识中抽出去,因而不能正确把握行为的存在与构造。行为是一种目的事物现象,这种目的性表现在,人们以因果关系的认识为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58.html -
了解详情
竞合犯的本质、要件、处罚原则以及与法条竞合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术语:想像竞合犯 想像数罪 法条竞合犯 刑法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的,即多因多果,是数个行为。① 想像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60.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起了决定性作用。因而,作为共犯的整体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8.上述观点很有道理,并符合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从行为整体性出发才能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尤其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我国企业组织形式已完全不是80年代初期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等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9.html -
了解详情
与死亡结果因果关系的序列性;即逃逸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必须遵循刑法因果关系中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规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只应是逃逸行为在先,死亡 ;第二,两者的行为方式不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方式是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伤害犯罪的行为方式是作为;第三,两者对法益的侵害程度不同。单纯逃逸后,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57.html -
了解详情
3)双方的犯罪行为都是为实现同一犯罪目的而共同进行的,同危害结果都有因果关系。由此可见,被教唆者在受教唆的范围内实施的任何犯罪行为,正是教唆者的犯罪意图 合法收入支付,乙若用非法途径取得钱财,则甲不构成教唆犯。另外,教唆行为不能以不作为形式进行。因为不作为犯成立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