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 2006 (10) . [5][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M].王世洲,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6]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7]广东佛山中院课题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与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16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论丛, 2006 (10) . [5][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M].王世洲,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6]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7]广东佛山中院课题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与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32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论丛, 2006 (10) . [5][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M].王世洲,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6]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7]广东佛山中院课题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与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8575.html -
了解详情
。[11]而刑事和解则是将,或至少隐性地将行为人及其近亲属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素纳入定罪量刑的考察。因此在学者看来,刑事和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刑事法的 则多属于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由此在刑事诉讼中设立刑事和解程序,特别是将经济赔偿规定为刑事责任减免事由并无特殊的必要。 其次,持新传统论的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37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用意是限制国家公权力,保护个人权利。很多学者认为民事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出于平等地位,因此并不需要规定该项原则 提供的证据;(3)受托人提供的证据;(4)公权力主体提供的证据。在该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在下文中依照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一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548.html -
了解详情
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 的概念,所以,它只能是‘尽可能接近于真相的事实’。尽管存在这种本源性的界限,但在刑事诉讼中仍然应当以‘尽可能接近于真相的事实’为前提来处理案件。”因此,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59.html -
了解详情
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在法治社会,法院应具有完全的独立地位,司法若不独立,则司法公正无从谈起。我国法律确定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 互相制约”,其规定本身违背了司法中立的应有之义。实质上,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是以侦查为重心的侦查中心主义。在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与控方配合,刻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357.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从事监所检察工作多年,就监所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入思考,笔者认为,监所检察职能在实现社会 监管的对象是主要是未决犯,对他们自由的剥夺,只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因尚未得到法律的最终裁决,所以对他们的监管决不能看作是一种法律上的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172.html -
了解详情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新增规定确认了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资格,有利于统一行政机关与 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38.html -
了解详情
不少学者坚持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的另一项重要理由在于刑事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控辩双方的力量根本难以处于平等地位,尤其在我国大陆地区实务中,普通被告人难以获得 进行二元区分,并结合不同证明对象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有针对性地适用不同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 (二)刑事证明对象的二元分类:直接事实与间接事实 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