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无不赋予检察官一定的公诉裁量权,以便克服起诉法定主义带来的弊端,进而更好地平衡与调和各方利益。 1.英美刑事诉讼采用起诉便宜主义。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 的法律后果,撤回起诉后,检察机关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撤销案件或者作出不起诉决定,诉讼程序即告终结,禁止久拖不决。 【作者简介】 张崇波,南京森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810.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签订调解协议,或者调解组织、调解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调解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效力不予确认,但当事人明知存在上述情形,仍坚持申请确认的 和学术界依然鼓励书面形式的应用,并且建议和解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事项:当事人和争议的内容;当事人关于争议的权利主张;争议的性质界定;如果诉讼程序已启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046.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非法证据、有权进行逮捕必要性审查、有权受理诉讼当事人的侵权申诉;公益性的强化体现在没收非法所得、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都由检察机关提出申请。上述归纳在 研究刑事和解的重要方法,对于检察官应否以调解人身份参与刑事和解、刑事和解应否适用于重罪案件都有热烈讨论,但共识尚未达成。关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6.html -
了解详情
在自诉程序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调解、反诉等,而在公诉程序中则不能。刑事诉讼牵连管辖要求将相关联的数个案件合并在同一法院的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判 时增设牵连管辖制度,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并未采纳这一立法建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仍未对牵连管辖作出规定。但是长期以来,牵连管辖却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01.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我们在这些数字或现象背后要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看到,死刑案件和解的实践,形为和解,实为国家救助制度没有建立之前一种迫不得已的 死刑。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61]问题有三:一是法院的调解,是否限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死刑案件?是庭内调解还是庭外协商?2007-2011年,T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相结合,事实上刑事诉讼程序中也使得一部分情节虽不是显著轻微而只是情节轻微的案件可能不会被起诉,因而也可能不会被定罪。 裁量空间过大导致滥用不起诉权。 三是要增设暂缓起诉制度。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和解的;犯罪后有悔改表现,不致再继续危害社会;嫌疑人系初犯、偶犯或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6.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仅仅因为需要侦查,就必须以公诉案件提交审判,实际上剥夺了被害人与被告人和解的权利。有些被害人虽然到公安机关报案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追究被告人 。 三、立法权与司法解释权的界分 (一)刑事程序法定原则的含义与价值 程序法定原则是现代宪政民主政治对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和运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12.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繁简分流。 庭前证据展示的时候,法官助理按照公诉方提供的《指控证据清单》的内容和顺序向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展示证据,进行质证并听取其 3个月。虽然有刑事责任这层压力,刑事被告人可能比较容易的接受附带民事部分的调解或是和解,但其审限的差别竟达到2个多月,不能不说是悬殊过大。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17.html -
了解详情
,它要求当事人对和解标的具备处分权,而且要求这种处分权必须是实体法上允许自由处分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否则,程序法上不得进行和解[19]。同样,刑事和解的适用也 、隐私等个人权益。如果由国家行使求刑权并强行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违背被害人的意愿把案件付诸诉讼,将案情公开,则可能在实质上给被害人造成新的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4.html -
了解详情
年修改民事诉讼法以来,程序错误成了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检察院抗诉再审的独立性法定事由,这就为程序监督增加了正当性依据。其六,由案件监督向案件检察扩张。案件监督 外的法律监督扩张。这种扩张一方面表现为向前扩张,其效果是引发诉讼程序的产生,如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向后扩张,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