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僭越立法者的职能。从法律解释主体和效力的角度看,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法律适用解释和学理解释。储槐植教授首次提出了刑法适用 不惩罚犯罪的法律就根本不能称之为刑法。惩罚犯罪是刑法存在的本来意义。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5.html -
了解详情
恶势力与合法政权分庭抗礼、公然对峙的局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刑法运行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犯罪量和刑罚量螺旋式地恶性上升、刑罚投入几近极限而刑罚效益却 年版,第7页。 [5] 因为公正和功利有此互通关系,西方伦理学将功利主义分为行动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行动功利主义根据行动自身所产生的好或坏的效果,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8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从而名正言顺地加以制约。我国刑法总则对于构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外延作了概括的规定,分则中又将严重社会危害的内容分为十章,区别情况作了具体规定 从而体现出明显的动态意向,在不断的改变中体现其历史形态和可比性质。为了把犯罪和违法行为相区分,社会危害性还有一个程度问题,即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88.html -
了解详情
。[19]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指责,恰恰暴露了对法治的本质理解上的偏差。法治当然可以分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但形式法治是法治的逻辑前提,只有在法律形式所提供的 体系,把实质判断放在形式判断之前,从而损害了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在合理性,这也是我国目前的犯罪构成体系非改不可的重要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刑法学界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69.html -
了解详情
,对经济犯罪进行超前性研究。此外,陈兴良教授还认为,经济刑法学应当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又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内容为经济刑事立法,包括经济刑事立法 公布此决定等。而反观我国刑法中,资格刑属于附加刑,只包括驱逐出境(适用于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和剥夺政治权利,而剥夺政治权利又对经济犯罪适用的极少,大多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62.html -
了解详情
或财产的犯罪行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刑法中26个明确涉及暴力犯罪的条文进行了总体分析,并根据其对于暴力手段的依赖程度将其分为两大类:必要的暴力犯罪和选择 对人身的侵犯显然远远高于对财产的侵犯。这也是一些学者仅仅把人身作为暴力犯罪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2)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是密度、比例最低的一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4.html -
了解详情
可比,不可简单用金钱衡量,影响深远。因而贪污罪的刑罚设置应高于盗窃罪,但我国刑法恰恰相反,不管是认定数额、档次、幅度等方面贪污罪都低于盗窃罪。从司法实践 了犯罪与刑罚之间的重要连接,这种相似性特别有利于人们把犯罪动机同刑罚的报应进行对比,当诱人侵犯法律的观念竭力追逐某一目标时,这种相似性能改变人的心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3.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说犯罪侵害的客体在一般的意义上是属于同一范围的。我国刑法按此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分别为(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 。谈及文字就不得不说词性与语法。因此这里的分析就是语词分析。一般而言,在语言上,我们把不同的词语的常见词性归纳为如下几种: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介词、连词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9.html -
了解详情
与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认识,心理态度和价值取向。刑法观一般可分为三类来研究:一是刑事立法观,这种刑法观主要是通过刑事立法的内容反映出来的。二是刑事 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新刑法把罪刑相适应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9.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犯罪乃是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至中世纪,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神学的“原罪说”推演出法律的产生和惩罚的目的,把犯罪原因归结为 犯罪的概念性规定不会再作进一步的修改。也就是说,将哪些人的哪些行为规定为犯罪,我国刑法所依据的道德准则已经发生过一些变化,并很可能还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