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于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20]在人格权设定的意定主义模式下,由于精神性人格 因不具有公开性与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而不具有转化为法律所保护的权利的可能性。因此,仅承认人格权为自然权利虽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 英国学者鲍桑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5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定型化和趋向性不容忽视。而科学的控制论认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着多种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对其发展态势加以引导。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正是根据 一定的合理性。当然,法律并不强制行为人作出绝对不可能之事,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可能性时,才有可能对行为人作出谴责。刑法学者陈兴良先生指出,在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3.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以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8.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脱身的境地,采取一般防卫难以保护合法人身权益于周全,进行紧急避险又缺乏现实可能性,若不允许被侵害人防卫,难以保持利益上的平衡,有违特殊防卫权制度设立 自我防卫充分考虑到受害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从防卫结果的角度考虑,体现了期待可能性思想,设置科学、合理;他人防卫则有漠视不法侵害人合法权益的嫌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31.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37]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7.html -
了解详情
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 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37] 据此,台湾民法将侵害他人经营的侵权行为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8.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行为有明确的界限,不存在像日本等国那样把预备犯解释为有实行行为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承认被教唆人构成预备犯时,教唆犯也应受刑罚处罚,那就并未 过限行为、被教唆者由于身份原因或客观处罚条件不构成犯罪、教唆者或被教唆者属于无期待可能性或者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不受处罚、以及其他排除教唆者或被教唆者犯罪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5.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行为有明确的界限,不存在像日本等国那样把预备犯解释为有实行行为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承认被教唆人构成预备犯时,教唆犯也应受刑罚处罚,那就并未 过限行为、被教唆者由于身份原因或客观处罚条件不构成犯罪、教唆者或被教唆者属于无期待可能性或者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不受处罚、以及其他排除教唆者或被教唆者犯罪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0.html -
了解详情
? 在间接行为中,考察幕后人对外部态度是否存在意思支配,必需结合中介的意思支配(或可能性)来考察,即幕后人必有具有高于中介的意识支配。如果中介对外部态度不具有 在构成要件符合性的阶段就已经进行,因而在有责性的判断中,实际上就只剩下期待可能性的判断,从这个角度上考察,采用三阶段的犯罪论体系,对行为首先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6.html -
了解详情
性思考,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忽略具体案件中的正义性;二是减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阻断了对更好的犯罪认定方法的探索;三是不能在刑事政策上确认 这就是存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行为等所谓排除违法性的事由以及没有违法性意识、没有期待可能性等排除责任事由的场合。因此,行为人面临紧急不法侵害,为防卫自己或者他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