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多和高得多。这告诉我们,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的充分实现 两种手段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道德教育不是奴化和愚民的教育,而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0.html -
了解详情
二)可以说明前苏联是否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问题。 我国法学家拒绝以公私法的划分作为法的结构基础,其理论基础之一来源于列宁在1922年制定苏俄民法典时 范围和方式问题,国家权力不可不用,但也不可滥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法的内在结构及其外部表现 ——规范性文件体系)。公法与私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html -
了解详情
国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基本国情变化了,基本国策的价值要素及其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优化基本国策的价值构造,实现基本国策的价值目标,对于依宪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 。 6(3)参见杨光裕、徐则林:《基本国策论关于基本国策的理论探讨和建议》,载《理论探索》1991年第2期,第40页。 7(4)参见龚仁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4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本地位,实现部队按法规运转,机关按法规指导的良好工作秩序。 重视法治教育训练,培育官兵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大力强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 的沃土之中,并以其经验的独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着军事元素。因此,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锐意创新军事法治理论,不断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4514.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又是指导立法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因此,立法理念和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目的并不相同,前者同一国的政治、历史密切关联,后者在法律文本中 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体现民主、自由和法治精神。但对于立法的改进而言,更为重要的不是站在一个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原先的立法评头论足,而是要深入探究其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5639.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来源最后要诉诸于实质宪法即基础规范, 缺失了基础规范意义上的宪法理念制约的形式宪法其合法性是存疑的, 或者说基础规范仿佛是其神, 形式宪法 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会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 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子体系, 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850.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来源最后要诉诸于实质宪法即基础规范, 缺失了基础规范意义上的宪法理念制约的形式宪法其合法性是存疑的, 或者说基础规范仿佛是其神, 形式宪法 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会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 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子体系, 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740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1]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现代法治理念的发展,司法独立原则不仅在美、英、法、 了维护。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结合现阶段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673.html -
了解详情
术语在不同的文本背景或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还可能随着新的理论产生或时代的发展发生很大的改变。[2]因此,理解某个部分或某个事物,在进行具体分析之 诸多官方文件中均有明确体现。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才有对民生、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问题的强调。而作为政治走向的改革开放在对宪法条文的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22.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治教是依法治理活动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的提出契合了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潮流,一方面强调兴办教育要有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强调管理教育 的法律化。尽管教育法治化没有依法治教那种与依法治国的形似性,但却更具精神上的一致性,教育法治化强调法治理念下办教育,教育事业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