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客观危害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判断对某一行为动用刑罚是否具备必要性。如果该行为具备刑罚处罚的必要性,则考虑能否运用刑法总则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立法解释 但通说观点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然而与理论上形成统一认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司法实践中,认为信用证诈骗罪不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4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客观危害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判断对某一行为动用刑罚是否具备必要性。如果该行为具备刑罚处罚的必要性,则考虑能否运用刑法总则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立法解释 但通说观点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然而与理论上形成统一认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司法实践中,认为信用证诈骗罪不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25.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可能产生清晰完整的认识,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根据心理学的这一基本解释,我们认为,在职务过失犯罪中,职务上的注意是指国家 ,1988 . 279 . 「4」 林山田.刑法通论「M ] .台北:三民书局,1986 . 248 . 「5」 林亚刚.论过失中的违法性意识[J] .中国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33.html -
了解详情
犯之罪的过失。前面在分析心神耗弱型醉酒人犯罪在犯意转化的情况下怎样判断其主观方面时对此问题已经谈到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3、对于他陷的心神丧失 醉酒的意义上使用的。 [②]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一些观点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第229-233页;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8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惩处的意图,但是由于这主要是从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所进行的判断,法律上不好认定其客观上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因此不宜直接认定为自动投案,但是 中的核心义务即报告义务,但该义务并不等同于刑法上所规定的自首。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只要及时主动向有关机关报告发生了交通事故这一事实即认为车辆驾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7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惩处的意图,但是由于这主要是从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所进行的判断,法律上不好认定其客观上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因此不宜直接认定为自动投案,但是 中的核心义务即报告义务,但该义务并不等同于刑法上所规定的自首。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只要及时主动向有关机关报告发生了交通事故这一事实即认为车辆驾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7.html -
了解详情
;⑤人们的每一种社会行为必须总是被想象为法律判断的适用和实施,不能在法律上构建的问题也就没有什么法律意义。[27]形式理性意味着,法律以其自以为合理 第1版,第158页。 [12] 弗兰克.闵策尔:《求大同:德国民法典立法的成果和错误 纪念德国民法典生效一百周年》,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惩处的意图,但是由于这主要是从嫌疑人的主观心态所进行的判断,法律上不好认定其客观上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因此不宜直接认定为自动投案,但是 中的核心义务即报告义务,但该义务并不等同于刑法上所规定的自首。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只要及时主动向有关机关报告发生了交通事故这一事实即认为车辆驾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的归属和效力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公布以后,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和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学者提出,作为法院的判决要么有罪,要么无罪,刑事判决只能划分为有罪 之判决(刑诉法第420条以下各条)。此乃维护刑事司法发现真实之目的,救济事实错误而设立制度。(三)非常上诉。判决确定后发现该案件之审判系违背法令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0.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因素,而是否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应将犯罪人的主观感受和影响犯罪完成因素的客观性质与作用程度两者综合起来考虑判断。 上述三个条件有机结合。构成犯罪未遂(障碍 ;(2)不能犯未遂, 指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刑法分则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因对事实认识错误,致使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即不可能达到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