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原则的。因而,辩论主义已成为当今大多数国家民事诉讼的基本指导思想,它集中反映了现代国家对民事诉讼所持的基本态度。辩论主义直接界定了当事人和法院在诉讼中 ,也就免除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亦应以该自认裁判之基础,这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证明的环节和费用。缩短诉讼的周期,降低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上需要一般条款予以补充。如在所谓“现代型诉讼”中,原被告之间的力量对比存在明显差距,这就要在证据的收集及证明责任的分配等领域,以诚信原则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行为规制原理的诚信原则〔A〕。新堂幸司。讲座民事诉讼法?四〔M〕。弘文堂,1985.260,256。〔6〕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和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释解与适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⑥史德海《试论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及证明责任分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75.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行使释明权是与现代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发展的大势相适应的。 第一、行使释明权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 当事人的应有义务,当当事人不能提供足以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证据资料时,当事人就应当承担败诉的责任,这是当事人主义的原有内容。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身份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
败诉,仍于行使伪造文书罪外,成立欺诈未遂罪名。否定说认为,欺诈诉讼侵犯的客体是民事诉讼的正常秩序,该种行为虽然“危害程度不亚于诈骗犯罪,但从犯罪构成理论分析 的欺诈诉讼行为,无需从刑事法的角度科以责任。欺诈诉讼行为一般构成诈骗罪,如日本学者平野龙一指出:“在这种场合(欺诈诉讼的场合-笔者注),法院是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8.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的这种保护措施是不全面的,实践中被害人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 对他的公共保护。在无罪推定原则下,证明有罪的责任在公诉方。因此,不应当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证其罪,也不得因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沉默或拒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883.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该条不能类推适用于医疗事故诉讼。因此,在德国医疗损害诉讼中,一般诊疗过失行为还是适用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则,由患者一方承担证明责任。依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 存在但未通过立法确立下来,而是出现在一些医学文献、专家探讨论文中,不能作为适用过错推定的基础事实。但是对于非纯属技术性的医疗行为,也就是最善的注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106.html -
了解详情
英国的令状制度。令状是公民欲在王室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起点。根据当时的规则,没有令状,任何人不得在王室法院进行诉讼。[31]所以,\"在令状体制下,若欲求得法院 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5月。 [55] 林鸿鹏,徐莲丽:《论信息公开中的证明责任》[J],载《证据科学》,2009年第1期,第3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280.html -
了解详情
仅仅是非法证据排除这一程序性的判决,还应相应地启动对涉案侦查人员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追究的实体性审判,法院应按照民事、行政、刑事各自的证据 案的证据情况,对侦查人员的刑讯逼供行为作出实体性的判决,实现实体法的规制功能。 3.如何证明刑讯逼供诉讼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由于被刑讯者举证能力的弱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法》第38条,无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由学校承担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的证明责任,否则推定学校存在过错,而受害学生无须对此举证。 只要对危险的发生有辨别能力即应过失相抵,而遑论受害学生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例如,在李爱次、李水香诉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人身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