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主张 问题既是诉讼欺诈定性问题争议的焦点,也是诉讼欺诈之构成诈骗罪的主要障碍,因而在此必须予以确切的说明。1.关于犯罪客体。中外刑法理论通说关于诈骗罪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0.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罪的,却又可以出于流氓动机呢?之所以出现这些难以甚至不能回答的问题,显然是因为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所提出的作为区分标准的流氓动机,缺乏法律根据。事实上, 为抢劫罪(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例如,实施的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14.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之间有相互心理上的诱因,而是满足于相互对犯行决意的强化,这是对因果关系的结果归责最为薄弱的论证。⑼Kper反对将共同正犯的行为贡献作为单纯的因果要 ,首先必须解决以预备阶段的行为贡献共同参与的行为人是否可以成立共同正犯。对这个问题,德国刑法释义学也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对于正犯与共犯的界限、正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2.html -
了解详情
则指出客观的处罚条件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这一点符合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对客观的处罚条件予以明确规定的现实。 三、客观的处罚条件之范围 各国理论界根据 ,处罚条件是附加于犯罪行为的条件,虽然是行为的外部事实,但和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是,也不是像 行为无价值论所说的一样,是和行为完全无关的偶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37.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罪的,却又可以出于流氓动机呢?之所以出现这些难以甚至不能回答的问题,显然是因为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所提出的作为区分标准的流氓动机,缺乏法律根据。事实上, 为抢劫罪(视对方次日是否交付成立抢劫既遂与未遂)。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肯定上述因果关系,即使当场取得财物,也不能认定为强取财物。例如,实施的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20.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对待;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因违反交通运输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事故,应按刑法第113条规定处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 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 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57.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主张 个问题既是诉讼欺诈定性问题争议的焦点,也是诉讼欺诈之构成诈骗罪的主要障碍,因而在此必须予以确切的说明。 1.关于犯罪客体。中外刑法理论通说关于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12.html -
了解详情
交付财产,这当然是基于错误而交付财产,因而欺诈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故能成立诈骗罪。 [8]针对否定说关于利用民事诉讼制度行为之虚伪的主张 问题既是诉讼欺诈定性问题争议的焦点,也是诉讼欺诈之构成诈骗罪的主要障碍,因而在此必须予以确切的说明。 1.关于犯罪客体。中外刑法理论通说关于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74.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因此对于二人以上共同犯信用卡诈骗罪的,应当依照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处理。在此,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特约商户从业人员(或者发卡机构 有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构成特征,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过程中,可能对行为对象和因果关系产生认识错误。 (一)对象错误 我国的信用卡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发卡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829.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是考察罪与非罪的关键。前三种义务比较好判断(要注意法定义务并非仅仅是刑法规定的义务,还包括其他法律和行政规章的规定),难以判断的主要的就是第四种先行 犯罪性质也就不同。 四、非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非纯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问题历来是解决非纯正不作为犯问题的焦点。非纯正不作为犯的原因力问题一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