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被害人的和解,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正式的审判制度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服务于更高层次的社会目的的手段。从社会的角度看,充分发挥当事人作为程序 甚至涉及暴力犯罪和故意杀人犯罪的诉讼程序。 在日本,即决裁判程序适用于轻微且没有争议的案件。检察官对于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且轻微、证据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8.html -
了解详情
,它显然不是。 当然,进入诉讼程序后的人民调解,不是指由人民调解机构独立地就刑事案件的最终处理作出决断,而仅是根据当事人的委托,就其中的民事部分 ,又可以做到兼顾正义与效率。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在我国建立刑事和解的人民调解模式,虽然不存在严重的制度性障碍,但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2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理念更由于其轻缓、开放、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推崇。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双方无权和解,现行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的 专家建议稿》第20条就将刑事和解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予以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4.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在于法律打击不力,这既有实体法上的原因,也有程序法上的原因.就程序而言,重婚案件的诉讼主要靠被害人的自诉启动。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重婚 的考虑而与犯有重婚罪的配偶达成和解协议,撤回对配偶的起诉)受刑、主犯(与从犯情况相对应,一般为被害人的配偶)逍遥法外的局面.只有实行重婚案件公诉制,由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77.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理念更由于其轻缓、开放、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推崇。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双方无权和解,现行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的 专家建议稿》第20条就将刑事和解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予以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达成和解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55.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发生了妨碍诉讼的活动,仍然可以视不同情况对他进行处理;第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中所用 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环节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也成为办案部门和承办人员的义务。显然,如果要促成或使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3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完整上诉权 为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和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应赋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控告权和上诉权。上诉权 起诉权之外,增加规定允许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享有表达与起诉书不同意见的权利,实质上实行公诉与自诉相结合的混合式诉讼模式,修正相应的程序规则。一审终结后应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8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繁简分流。庭前证据展示的时候,法官助理按照公诉方提供的《指控证据清单》的内容和顺序向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展示证据,进行质证并听取其 是3个月。虽然有刑事责任这层压力,刑事被告人可能比较容易的接受附带民事部分的调解或是和解,但其审限的差别竟达到2个多月,不能不说是悬殊过大。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1.html -
了解详情
在自诉程序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调解、反诉等,而在公诉程序中则不能。刑事诉讼牵连管辖要求将相关联的数个案件合并在同一法院的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判 时增设牵连管辖制度,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并未采纳这一立法建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仍未对牵连管辖作出规定。但是长期以来,牵连管辖却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1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双方愿意或同意调解,公安、检察机关应尽力调处,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民事和解。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双方已经就民事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被害人要求不追究 机关必须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公诉案件程序的有关规定,依法诉讼。侦查机关超越法律的规定擅自撤案处理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因而是无效的,应予纠正。公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