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重庆中院均认定两被告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分别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1]问题是:在因果关系不能查明时,能否不首先认定为共同犯罪而要求各行为人均对结果 于每一个人。但笔者想进一步追问:在立法已经明确否定过失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不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是否就不能妥当处理因果不明的案件? 日本大眆仁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3.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重庆中院均认定两被告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分别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1]问题是:在因果关系不能查明时,能否不首先认定为共同犯罪而要求各行为人均对结果 于每一个人。但笔者想进一步追问:在立法已经明确否定过失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不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是否就不能妥当处理因果不明的案件? 日本大眆仁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659.html -
了解详情
,还包含了着手后的脱离这种情形。至于对脱离者是否已经有效地从共谋共同犯罪中脱离出来的判断,则涉及到共谋共同正犯脱离的成立条件这一问题。对此,笔者将 是共同犯罪理论中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共谋共同犯罪这一紧密的共同犯罪体系中,构成共谋共同正犯的行为人要想从中脱离出来,而不再对其脱离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05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之间是否存在共犯关系来决定是否处罚不符合分则类型化犯罪成立条件的共犯人,作为共犯关系存在的主观要件的共同犯罪故意必须是全面的、双向的。[7]例如,甲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4]赵秉志.片面共犯不能构成共同犯罪解析应否承认片面共犯之争[N].检察日报,2004年7月8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509.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危害性决定了从一重处断原则的合理性,符合刑法对混合主体勾结职务犯罪从重处罚的立法价值取向,可以保证刑法的平衡要求,并且操作简便易行。[12] 笔者 资格和身份。在由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各自职务便利而构成共同受贿的犯罪中,是否符合一行为同时触犯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两罪名呢?答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765.html -
了解详情
或玩忽职守的行为,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才构成本罪。⑶是否形成作为构成要件的法定结果当然引起着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罪与非罪问题, 为滥用职权型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共犯问题。显然,在滥用职权型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共同犯罪中,肩负着食品监管职责的行为人即共犯,其职务身份的高低及其滥用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026.html -
了解详情
1款规定的教唆犯,只有在被教唆者实施犯罪时才能成立。这时教唆者与被教唆者构成共同犯罪关系,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行为是犯罪预备、未遂或既遂,教唆犯也是 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4-515页。 [48]预备犯是否要一律处罚,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例外地处罚预备犯更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722.html -
了解详情
罪可以避免适用非法经营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弊端,但是在认定是否共同犯罪时却具有难以克服的理论障碍。解决制售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案件中罪名适用难题 行为也一律按照伪造货币罪追究责任(如果纯粹是自娱自乐,当然不构成犯罪),即在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直接按照正犯进行处理。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156.html -
了解详情
带走。 关于本案,国内对于财产犯罪颇有研究的董玉庭与刘明祥两位教授均认为,本案的纸箱属于遗忘物,梁丽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关键取决于是否符合 骗人的真实意思的。因而,诈骗罪与盗窃罪具有违反被害人真实意思、侵害他人财产占有的共同本质。不同仅在于,盗窃罪是通过行为人本人的窃取行为转移财产的占有,而诈骗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07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之条件? 对此,笔者认为,应根据信用卡是否启用而作出区别性认定。(33)对于已经启用的信用卡,只要窃取、收买、非法提供 存在犯意联络,因为,如果不同主体之间并不存在犯意联络,其实施同一个行为并不构成共同犯罪,而以分别定罪论处,这一情形并无争议。 (41)林山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2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