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对于法官来说,只有明确了证明标准,才能够正确把握认定案件事实需要具备何种程度的证据,才能以之去衡量待证事实已经得到证明还是仍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才能决定 而不包括因证据不足而作出的无罪判决。民事判决的预决效力,从主体上应限于参加该诉讼的当事人,在客体上应限于判决主文认定的事项。至于判决中所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的责任而极大地弱化了当事人的责任,这与现代民事诉讼在证据问题上强调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原理不符。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一方面突出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的主体,强调对 ,这意味着不仅其他人无权要求排除非法证据,即使被告人也不得以非法取证侵害了其他人的权益为理由请求法院排除非法证据。美国法院认为,以宪法第4修正案为基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3.html -
了解详情
两兄弟共有为由不予办理。丙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房管局履行职责办理登记过户。诉讼中,乙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同时乙因不同意出卖房屋,提出甲 ,只是请求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可以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应先中止民事诉讼,将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6.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在理论上一般称之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则),换言之,只有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才能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果起诉不符合该条件,法院将不予受理或者予以 政法大学学报,1999,(1):117.[15]江伟,邵明,陈刚。民事诉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91[16]李广辉,孙永军。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8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查,不过这些审查是形式上的审查而不是实质上的审查。 5.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法官在对诉讼材料进行审查时,如发现有些人必须加入到 准备工作,有利于排除预断,进行居中裁判,避免庭审活动形式化。 3.建立完善的举证制度。我国虽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但因立法不详尽和法院职权主义传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72.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自治价值与公平、公正的法律价值之间的权衡比较。当民事诉讼的案件不仅仅是关系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牵涉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方 利益时, 第十五条第一款指出: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9.html -
了解详情
进 程,已经勾画出了一个民权勃兴、私法自主和法律本位转移的蓝图。当事人处分权应该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都得以行使,执行程序也不能外。(二 的,执行申请人可以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同样是基于理性经济人 的预设,执行权利人决不会放任被执行人假意借和解去恶意拖延执行时间,执行权利人自己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8.html -
了解详情
,更换不适格原告、被告是查明真实彻底解决纠纷的需要,也是保障正当当事人利益的需要。 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对当事人不适格,仅以裁定驳回或追加适格当事人, 的同意,这种同意已涉及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因为退出诉讼的当事人一般表明与实体 法律 关系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院更换不适格当事人,应作出裁定。这种裁定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21.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反对时才适用规则。[13]美国民事诉讼的许多具体制度都建立在对抗制基础上,力求给诉讼双方当事人平等的、充分的攻击防御方法和手段。例如, 听证会(hearing),作出决定等。[49]据FRCP第78条动议日 (motionday) 的规定,除限于当地条件不可实行外,各地区法院为了使要求通知和听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在双方当事人同意下使用测谎仪,作为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判断,已不是一件罕见的稀奇之事了。因此,民事诉讼立法应当紧跟形势发展之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或 构架与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页。29、张卫平:《诉讼构架与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3~434页。 对这些内容的详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