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性,因而理解上出现随意性、任意性,影响了犯罪构成的严肃性,也直接破坏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实施。(21) 朱教授也认为,犯罪客体不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它可能 客体)的侵害或威胁上,因此,犯罪本质也即是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或威胁。犯罪本质往往以一个判断或一个命题的形式出现,犯罪客体仅仅是这一判断或命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84.html -
了解详情
把握首先应该直接地从行为人(加害人)的行为本身去寻找能够标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要素。也即,对犯罪行为社会危害大小的量定,应该首先考虑从加害人(行为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20] 牛忠志:《驳但出符合形式犯罪构成的行为说》,《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4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736.html -
了解详情
自愿支付保险金行为人非法获取保险金这一客观的构成模式,所以在此较长的犯罪实施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使犯罪停顿下来,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结局 ,都是通过判断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符合犯罪构成的危害行为来界分实行行为和非实行行为的,所以对保险诈骗罪的犯罪形态也需要通过着手这一判断标准来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0.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特殊的正犯类型。直接正犯可能单独侵害法益,或者与他人共同对犯罪对象予以加功,但在后一种情形下(如,甲、乙与丙结怨商议杀死丙,于是 危害结果归责于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其次,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利用者的刑事责任源于其具备主体资格,主观上具有故意,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性解释的品格。首先,前置性规范与刑法规范对犯罪构成要素规定不一致的,应以刑法规定为准。在犯罪客观要件方面,当刑法规范对行为条件、附随状态、行为对象、 罚程度的因素可以适用溯及力原则,空白罪状中前置性规范变动时对法律适用的影响,仍然存在溯及力问题,同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二)前置性规范与法律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480.html -
了解详情
称犯罪工具,是指用于或者意图用于实施犯罪或者与实施犯罪有关的财产。我国刑法理论上对犯罪工具的类型有一个大致的列举:第一,用以杀伤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 危险自然更远。在实行阶段不再携带凶器的原因,无论是基于行为人的主观自愿还是其他客观原因,其盗窃行为对人身权利的潜在危险客观上已经消除,失去了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47.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上来说,刑事立法一制订出来,其就是一部过时的法律。而且,勿庸置疑的是,当新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行为出现,司法实践需要规制与刑事法律付之阙如之间 过程与理由,因而需要司法人员在正确认清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对犯罪构成的罪状进行深入剖析,这样一来,把事实与法律进行对照和转化的分析过程就能较好地揭示出案件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8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犯、举动犯。根据刑法对各类犯罪既遂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犯罪既遂的标准从根本上说是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因不同 成为通说。 (二)危险犯 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标志的犯罪。其既遂不是以造成物质的有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168.html -
了解详情
在整个比较过程中,特异性特征与定义性特征对比较结论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定义性特征对概念的判定是起决定作用的。从这个角度看,刑法必须首先明确一个 社会学[M].陈明华,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 [11]杨兴培.犯罪构成的三个层面分析[J].法学,2005,(5):5459. [12]王建,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认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先行行为是否可为犯罪行为,应以行为人所放任发生的危害结果是否能为前罪的犯罪构成,包括加重的犯罪构成所包括进行区分:能包括的, 判断的第一个标准。但李某受到平某语言侵犯以及在平某对张某猥亵行为的影响下跳车而身受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是生命健康法益的侵害,而平某在先行为所违反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