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不断遇到视听资料,司法机关并没有因为当时实施的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种证据形式,就否定其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资格和有效性[13]。 (二)承认电子数据证据能力 法、实验法、对质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也离不开这些方法。只是由于电子数据的开放性、易变性、无痕性而使得印证法、实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45.html -
了解详情
的地位,从而有利于审判人员客观地对待和判断被告人的供述,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 被告人的申请而不排除证据,被告人无权直接上诉,只有在因此而受到有罪判决的情况下,才能提出上诉。法院对于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应当严格贯彻辩论原则,充分听取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6.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一般都没有明确排除传闻证据的规定,而是将审查传闻证据的权利赋予法官。 国际刑事法院证据规则摒弃了普通法系的传闻证据应当排除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传闻证据如 而这一严重程度的判断又取决于法官,这显然不同于普通法上严格的证据排除规则,而类似于大陆法系对待非法证据的做法。 (二)证据收集和出示规则体现了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09.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不同于侦查程序,必须全面地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亦不同于司法审判程序,判定是否有罪或无罪。它是进入侦查或审判程序之前 个人因素对立案决定的影响,较好、客观地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和判断,综合各方意见,防止立案不实和草率不立案。 综上所述:公安立案工作作为公安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9.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有权对该证据的证明价值以及它对诉讼的公正性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加以权衡,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在德国,是基于利益权衡原则,即侵犯人的尊严和人格自由所得 CO,1978,pp65-90. [xxiii] 有关西方各国刑事审判前的司法审查机制的比较,参见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之第六章,中国人民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3.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而展开,司法实践中的活动表明,只有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且这一标准也为证据的调查和运用指明了方向,具有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 和有效率为证明标准,即在诉讼中,必须按步就班,法庭审查判断的证据必须是合法的,保证非法证据不进入审判程序,审判人员自觉遵守审判纪律,公正地对待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视听资料;证据效力;证据能力;审查判断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证据形式独立出来。视听资料证据的出现,不仅为庭审公诉增加了一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68.html -
了解详情
的侦查方面不应当单纯地因为侦查主体的变更而一律否定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追诉机关的内部分工不应当影响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⑽另一种观点认为,管辖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刑事案件,应当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立案侦查管辖的规定进行。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侦查阶段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或者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57.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涉足证据的证明力问题,证据法中立法政策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证据可采性或者证据能力的规定中。大陆法系的学者看到了补强证据规则,特别是刑事诉讼 ,不仅阻止了陪审团在评价证据价值时对补强证据的审查,而且属实上侵犯了陪审团的事实判断权。United States v.Duvall案的上诉法院正是因为事实法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9.html -
了解详情
以牺牲公正为代价。 此外,公诉部门对刑事案件要注意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公诉资源,集中精力抓好大要案的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对符合简易程序和 、公诉检察官既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证据的审查,也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证据的审查,防止先入为主或偏听偏信。 对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