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具备了物权的某些效力。从各国法律的规定来看,预告登记的对象基本上限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这种请求权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人虽有 的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必要创设预告登记制度。 首先,创设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不动产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使用权及房屋不仅为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2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事实上突破了善意取得仅限于动产的限制,将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不动产。台湾《土地法》第43条亦规定:“依本法所为之登记,有绝对 尚宽。物权法论[M].1987年版,513. [10]罗思荣、梅瑞琦。论不动产善意取得[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63-66. 湘潭大学法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05.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其本身并非民事行为,而是行政行为”[⑥];台湾地区学者谢哲胜先生指出:“不动产之登记是地政机关依土地法和土地登记规则所为之公法行为,却被认为是 年第1期。 [⑨] 参见德国民法典第1006条。 [⑩] 我国学者王利明教授在比较不动产与动产公示方式基础上,认为对于动产而言,因交付而取得占有的公信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98.html -
了解详情
其进行物权权利变更的债权请求权。它限制出让人(债务人)违背其义务对不动产进行处分的权限,使债权人即使在出让人违反义务进行处分的情况下也能够 成了登记机关利用行政权力牟取利益的渠道。因此,中国物权法一方面应当确定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关,另一方面应当解决登记机关与行政管理权脱钩问题,使登记机关没有行政管理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21.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合意,称为物权行为。[5]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的物权立法应当在不动产上采用登记要件主义,对于动产应当作出区分对于一般的动产物权变动采用对抗主义 登记簿(登记证书)具有公示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作用。 于是,登记簿取代占有成为不动产或其他需要登记的财产权利公示手段,并直接赋予这种公示手段以公信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59.html -
了解详情
这方面的情况我国可谓是十分落后,可以说现在还没有开始。这应当说是承认不动产登记簿册的公信力的最大障碍。之所以要求登记机关的登记人员是专业化的、 温情脉脉立法主义?严格惩罚主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近现代各国物权法上一种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其定义一般采三元主义,即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为由区分所有人的专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77.html -
了解详情
为请求权的标的时,该权利的顺位按预告登记日期加以确定。”日本《不动产登记法》第7条规定“本登记的顺位依假登记的顺位而定”。 研究[A].民商法论丛(五)[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76. [5]王洪亮。不动产物权登记立法研究[J].西安:法律科学,2000.02.118. [6]王利明。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06.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的结构为“所有权的界限-取得-共有”,台湾地区的结构为“通则-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共有”。 德国是按静态权利、权利变动、权利保护和共有 实质上仍然是分散的。 (五)担保物权制度安排 德国、瑞士和台湾地区为“不动产担保物权-动产担保物权”,日本为“法定担保物权-意定担保物权”。 德国物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1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更正,也许可当事人对不正确的登记提出异议抗辩,并把这种抗辩纳入不动产登记簿。 这就是说,首先要在法律上建立登记权利的“正确性推定”原则;然后建立 的统计,城市中有34%的房屋已经属于个人所有,而以前城镇居民不可以拥有不动产所有权。不仅如此,现在个人还拥有汽车这种以前不可想象的动产。目前我国个人存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12.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了不宜作出必须公证规定的意见,指出:“ 法律委员会研究认为,为了便民,办理不动产登记只需一道手续,并且逐步实行统一登记,草案对此已经作了规定,并明确 的稳定十分不利,其结果会与人大法律委员会提出此意见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不动产登记前不经公证,不利于房产交易活动中购房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就社会交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