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27条和第29条则又规定帮助犯和 无法证明时,就应当归于民法领域进行赔偿。参见程新生、汤媛媛:《共同过失犯罪与刑法因果关系从误射行人案切入》一文分析论证,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9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760.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依照我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因果关系: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之争 因果关系是实务界在 法院的判决比较恰当,但理由论述不够充分。 【注释】 [1]参见卢方主编:《刑事案例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131页。 [2]参见上海市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66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全面、深入。山中在客观归属论方面发表的著作和论文非常多,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归属》(1984年)、《客观归属论理论史之考察》(1995年)、《对 评价,如果没有这一规范的判断,就不能决定具体行为的所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对因果关系的判断,就必须考虑规范的评价,例如,制度的介入、法律义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70.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犯罪构成事实(被确证的犯罪事实)是现代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个基础。中世纪意大利纠问程序中的Corpus delicti的概念,是指 ,在这里讨论作为已然之罪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罪与刑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不同于刑法因果关系,后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有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67.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长处。尤其是将有责性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把刑事责任问题纳入犯罪构成,较好地解决了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这种递进式的犯罪构成结构的缺陷在于将违法 的检验方式是根据三阶层提供的逻辑径路,以此进行验证。关于辩护律师所说的没有因果关系,根据刑法因果关系判断的条件说,只要存在若无前者,即无后者的关系,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377.html -
了解详情
关联,为行为人最终承担刑事责任提供前提基础[7]。那么,哲学因果关系只需起到指引的功能,而刑法因果关系由于涉及到犯罪与刑罚,故其还必须具有 也是一种法允许风险的理论。 [18][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M].李昌珂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15. [19]林东茂.客观归责理论[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5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功能。 再次,以法律规范为决定危害行为单复的唯一标准,有利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判断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唯一标准是法律规定。在我国刑法之中,法律 做出确切地说明,如何判断前一行为与后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与犯罪论中的因果关系有无区别等问题,也是因果关系说所无法解决的。如果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200.html -
了解详情
绑架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不能中断绑架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案件中,非正常因素的 下,虽然存在如果没有行为人的绑架行为,就不会发生被害人的死亡结果这种条件关系;但上述诸情形中,被害人的死亡结果都是出于行为人的预料之外,行为人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044.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共同犯罪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也即在决定各行为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前,应当首先探讨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问题,以此确定结果是否要被归责于各行 学报》2003年第2期,第45页。 ⑸程新生、汤媛媛:《共同过失犯罪与刑法因果关系从误射行人案切入》,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9期,第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长处。尤其是将有责性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把刑事责任问题纳入犯罪构成,较好地解决了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这种递进式的犯罪构成结构的缺陷在于将违法 的检验方式是根据三阶层提供的逻辑径路,以此进行验证。关于辩护律师所说的没有因果关系,根据刑法因果关系判断的条件说,只要存在若无前者,即无后者的关系,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