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论。这些事实中的绝大部分是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进行证明或者释明的对象,也有一些属于司法认知的内容,也就是说,法官的判决通常是在对证据、 非物质的观念或者原型组织而成的,等等;怀疑论(skepticism)与独断论相反,极端怀疑认识的可能性,因而不作一切积极的主张。怀疑论起源于公元前三百年的比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0.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利益导向的立法标准相背离的一面。危险性代替了经过证明的犯罪行为成了惩罚的对象,在被告人利益之上强加了社会利益的考量。因此,对于一些明明不具备定罪条件的 ,只要有一名裁判者持有异议,就表明对被告的罪行存在着没有排除的合理怀疑,因此有罪裁决就不能成立。这种强调一致裁断的表决规则对于克服证明标准所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799.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使得案件事实成为外在特征与内在特征的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便是诉讼证明的对象。 如果证明的目的是把已成历史的这种事实统一体化为原原本本复现的事实,在哲学 确有把握,而不是似是而非、疑惑不定、心中无底,也就是排除了任何有根据的合理怀疑。 第三,根据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法官内心确信无疑是建立在对单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5.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坚持最为严格的证明标准,因此,对犯罪事实的认定应当达到确定无疑、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5] 可见,《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对刑事裁判文书中事实部分的首要 事实。该处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需达到确实、充分证明程度的证明对象。概括地说,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事实和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0.html -
了解详情
上必然存在一个案件事实,这个案件事实就是整个刑事司法活动中需要查清和确认的认识对象。从哲学意义上讲,对于犯罪事实的认定,整体刑事司法程序其实就是一个认识 的标准也可以有不同的层次:(1)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所强调的是证明标准的性质,可以视为第一层次或最抽象的标准。(2)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高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6.html -
了解详情
多大程度上帮助律师面对众多尚残余着衙门气息的有关部门时顺利收集书证是很值得怀疑的。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所做的一份抽样调查部分地证实了笔者的这一担忧,根据这 调查令调查在法院调查与律师调查之间究竟如何界定,如果被调查对象以律师持令调查属于律师调查为由,认为其有权拒绝,则似乎也不无道理。这就影响了调查令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48.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为了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刑法应当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完善死刑的减刑制度和增设死刑的赦免制度等。 主题词:人权的 (3)获得法律协助权 《保障措施》第5条规定:任何被怀疑或被控告犯了可判死刑罪的人有权在诉讼过程的每一阶段取得适当法律协助。该条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80.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为了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刑法应当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完善死刑的减刑制度和增设死刑的赦免制度等。 主题词:人权的 (3)获得法律协助权 《保障措施》第5条规定:任何被怀疑或被控告犯了可判死刑罪的人有权在诉讼过程的每一阶段取得适当法律协助。该条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9.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为了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刑法应当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完善死刑的减刑制度和增设死刑的赦免制度等。 主题词:人权的 (3)获得法律协助权 《保障措施》第5条规定:任何被怀疑或被控告犯了可判死刑罪的人有权在诉讼过程的每一阶段取得适当法律协助。该条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8.html -
了解详情
不正常而需要引起程序变更的事实,应当由主张者承担证明责任。如被告人提出自己有精神病,不适宜接受审判,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提出自己正处在怀孕或者对婴儿的 对象或者疏明(稀明)对象。对于控方严格证明和证明的事项说来,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是超出合理怀疑(英美法系)或者高度盖然性(大陆法系),而对于被控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