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诈骗罪中不是阻碍对方向自己行使返还请求权,而是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行为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的财物。前者是使用了中间手段获得财产所有权,后者是直接获得财产 偿还,所以就以电视机赔偿,甲的妻子信以为真便没有阻拦。[④] 这是一个特殊的犯罪形式,上述两种案件即在众目睽睽之下盗窃。此类案件在认定上并不困难,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860.html -
了解详情
编写的案例评析指出: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应作如下认识,即这种行为本身业已触犯刑法,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但因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而不认为 不再执行,但必须将行政拘留裁决书送达被处罚人。对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刑事拘留的,应当依法给予国家赔偿。但是,如果因同一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866.html -
了解详情
两者不能混淆。从这种角度而言,认为不能犯是行为人在某些错误认识的情况下实施了不可能完成犯罪之行为的情况,[3]是可取的,因为这种界定方式在概念中仅 版,第226页。 [5] 如果是通过超自然的方式进行表达,则属于迷信犯,不属于犯罪行为。为何将危险性格的表征的方式限于自然方式,纯粹的主观说对此并没有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71.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从主观责任层面个别地判断各参与人是否有责任以及具有何种责任。 【关键词】共同犯罪;违法;责任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 由此可见,只要有共同的违法事实,即使教唆者或者帮助者发生了某种认识错误,一般也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例如,乙为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但甲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在认识因素上,知道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其对应的意志因素是放任或者反对,因而对应的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根据刑法理论,犯罪目的只存在 查明具有拒不归还的意志因素,才可以认定为他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总之,错误地将明知没有归还能力等同于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必然拒绝考察嫌疑人的意志因素,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92.html -
了解详情
、认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澄清或纠正有关鉴定结论的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以期对建立合理、完善的鉴定制度的架构有所裨益。 一、鉴定结论的界定 鉴定结论对待证事实的证明程度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就可采信;而由于刑事诉讼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命、自由,因而孤立的鉴定结论不能用作定案的根据,应该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9.html -
了解详情
黄荣坚教授为代表的台湾学者对统一正犯体系的重新解读,澄清了以往一些误解及错误认识,统一正犯体系复有抬头之势。如柯耀程教授对统一正犯体系持颇为 犯成立犯罪的前提在于正犯者实施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的行为,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只能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可能取决于他人的行为。(16) 其实,上述说法是言重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777.html -
了解详情
原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历史文献中出现过Constare de delicti(犯罪的确证)的概念,它是中世纪意大利纠问式诉讼程序中使用的一个诉讼程序 。只因主观上没有认识就不确定事物的客观性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某一行为现象因危害了现行的统治关系,从而具备了犯罪的本质,但由于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8.html -
了解详情
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可见,我国刑事诉讼的首要任务是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分子,保障人权。因此传统证据法学理论认为我国刑事证明的任务是要查明 证据法理论进行了修正,但依旧带有浓重的职权主义诉讼价值基础的痕迹,没有跳出错误认识的窠穴。 再次,客观真实说与刑诉法规定的疑罪处理原则(疑罪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3.html -
了解详情
已不能完成。但其共同点是犯罪人因为对事实认识错误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且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而放弃了犯罪行为,违背了犯罪人真实意图的,在这种情形 以熟人为侵害对象会使犯罪人感到将会面临身败名裂以至锒铛入狱的危险,这种情况下放弃犯罪的行为并非出于犯罪人真诚悔悟和对法律价值的重新承认,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