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见危不救罪之可行性考量 如上述及,有学者基于定罪科学化支持在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罪,并作了立法设计[3 ] ,其出发点值得肯定,但在设计中将一般主体统统 履行义务而没有履行;作为义务之不履行与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鉴于后两个要件并非论题的关键,所以以下仅对第一个要件进行剖析。 从前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7.html -
了解详情
与社会侵害、行为与行为人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属于客观上关系的处理,后者属于主观上关系的处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评价前者,后评价后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 [25] 参见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43页。 [26] 参见张明楷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三.理性评析:违法性认识并非故意成立要件 1.违法性认识在德日刑法中的提倡与发达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犯罪论体系及法律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在大陆法系刑法中 、性质(自然或物理性质)、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二是对行为的性质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有害性的一种认识。认识行为事实是认识行为性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8.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的认识 错误;对行为的认识错误;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等四种情形。 与上述关于错误的分类的主张不同,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将刑法上错误分为事实错误和 ,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11]朱华荣:《略论刑法中的罪过》,载甘雨沛主编《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9-66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特定人的生命权利。如果将犯罪客体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中剔除出去,那么就很难区分此罪与彼罪,整个刑法分则体系也会被完全打乱,每个罪名都是独立的 要件理论。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指的是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个具体犯罪的特征,其内容包括实行行为、结果、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故意与过失等;违法性是指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54.html -
了解详情
据中国法院网报道,2006年10月29日,河南省台前县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中毒事件的责任人作出判决,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台前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办公室主任郑光恩有期徒刑1年 ,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应对当事人所从事的职务与食物中毒事件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其在此事件中应承担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5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条文中仅指公司、企业之限制;其三,行为人接受贿赂的行为与其利用职务或者利用在单位从业的身份之便,为他人谋利益,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四 的保护法益也随之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作为集合体的单位,再不是按照财产所有制性质进行归类,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86.html -
了解详情
自行收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致使一些非自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增大了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虽然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刑诉法第171条、刑诉法解释第188条、第 结果的发生,而不注重证明危害结果的发生与被告人行为之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在故意伤害(轻伤)案件中,自诉人仅凭一份法医鉴定、几张伤情照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50.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公约》的有关条款(该公约我国已签署尚待批准),对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立法提出了完善意见;(11)又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3年通过后(我国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这里,我们也看到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假如言说者没有社科院这一渠道,纵有真知灼见,也只怕无从上传。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06.html -
了解详情
个条文,但却初步形成环境刑法的制裁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处罚危险犯(第2条、第3条);二是明定因果关系的推定原则(第5条) 是将一种现代意识流溶入传统思维定式过程,也是环境刑法价值理念重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刑法中的延伸我们应从伦理学、生态系统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角度领略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