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三)强调行政拘留中的比例原则实践中出现这样一种错误的做法,即对于刑法的谦抑性,人们已经有所认识,认为能不判刑的就不 超过必要的限度。在行政法上,无论是制定普遍性规则的行政活动还是传统的行政行为,都应当接受该项原则的规范和制约,并以此判断它的合法性。比例原则具体包括三个子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88.html -
了解详情
如基于假想防卫的错误而实施杀人行为的人或者在神智不够正常情况下实施放火行为的人,处理时往往都会受到一定的优遇,就是这种宽恕的反映。从刑法理论上说,这 管制,再减轻处罚则其以下无刑罚可适用,还如何适用减轻处罚?对此,实践中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做法也各异,有的认为适用从轻判处最低刑罚则可,也有的是虽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60.html -
了解详情
或提审,就发生了审判监督程序。这种审判监督程序只能发生在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前提下,并不是每一起案件都有这种程序,而且绝大多数案件没有这种程序。 影响,特别是司法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公众对司法产生了不信任感。另外,人们对司法的认识与法院办案规律相矛盾也导致无限申诉。法院办案是按法律事实,以证据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06.html -
了解详情
无辜者的损害,这种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叫做假想防卫。对于因假想防卫而造成的损害责任,应按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处理。即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主观 造成重大损害,是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分界线。对于如何具体判断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标准,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94.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逮捕突出表现为:一是所作出的逮捕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二是随着侦查的深入,或者诉讼程序的推进,新的事实和新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犯罪事实 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单凭羁押场所的情况及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表现不能对羁押的必要性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其二,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内容是多层面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9.html -
了解详情
了个人的宪法诉愿,其在超过95%的案件中仍然是支持普通法院的判断的,也就是说认可普通法院对基本权利的保护。因此,虽然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对公民基本权利 规范的适用范围之内,只不过对于事实要件的规定更为具体,而且在法律后果上分别规定了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上的相应具体制裁。总体而言,相比宪法规范,法律规范无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5.html -
了解详情
应采取宽严相济政策。对于后者,则确认宽严相济政策最主要的价值依据就是刑法的歉抑性,或者,从刑法理念上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虽然具有一定的策略内容 ,它直接产生于决策者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犯罪态势的认识和判断,并服务于其他社会政策的推行,以实现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由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9.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其实,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以公诉作为监督审判的途径,等于否认检察机关对于刑事自诉案件和适用简易 认识论的角度看,能使审判者及法律监督者都处于超然、中立地位,从而有利于纠正认识中的错误;从职能分工角度讲,有利于各职能主体各司其职,也有利于增强公诉效果,加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20.html -
了解详情
撤销制度来解决。因而,在首先对于疑案撤销制度作了一个相对不可取的判断之后,笔者认为侦查期间的设立并没有多大的可取性。而且,一方面侦查期间在逻辑上不存在 可能会被侦查人员滥用,用该制度来回避自己应当承担的侦查破案的责任。另外,其实在刑法上还有犯罪的追溯时效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设置侦查期间所要解决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71.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性界限,将纠正人们在理念层面对刑法的错误认识(刑法只是用来惩罚犯罪人的法律)宪法精神的本质是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故刑法的立法精神也要相应体现为规范国家 司法化的我国宪法学者王磊就认为:宪法的效力并不一定要表现在惩罚上,而是要表现在它是判断一切纠纷的最高标准上。四、结语本文开始时所引用的边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