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就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细化的规定 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法学,2002,(8)。 [3]滕淑珍。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及其构成要件[J].政法论丛,2002,(2)。 [4]于东辉。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51.html -
了解详情
通则》第一百二十条,把精神赔偿的范围规定为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法人的名称权、荣誉权、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并不诚恳的赔礼道歉,其实这对于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失可以说无任何意义,而对于侵害人来说也并没有什么损失。而采用金钱赔偿的法律救济手段,更加突出体现了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3.html -
了解详情
比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为法院审理有关案件提供了一个大致统一的规范。关于精神损害的抚慰金概念 ,这里的精神损害是指健康权或身体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 的规定。这是一般法与特别法在适用上的基本原则。就残疾和死亡赔偿的法律适用而言,作者认为,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35.html -
了解详情
为以及对他人营业、贸易、职业或者职位的口头诽谤等;(3)对于少数口头诽谤,法律规定了特别损害为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受害人需要对此种特别损害进行举证 解答》(1993年8月7日)。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司法解释,就考虑到客观标准(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和主观标准(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4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慰籍。 三、精神损害的理论依据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罗马法早期的《十二铜表法》最早规定了类似人格权法的法律保护内容,规定了 一审判赔25万,二审改判1万元。很多文章引用此案,对一审和二审判赔额的天壤之别大家挞伐,视为笑谈。其实,一审和二审都有道理。一审考虑了加害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12.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之中。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一般人格权为补充和完善具体人格权的立法不足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依据。当人们遇到自己的人格利益遭到侵害但该人格利益又超出了具体人格权保护的范围 负赔偿的责任。(注:王启庭,各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2期,第45页。)尽管有这些判例存在,但在英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2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明确了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解决了关于人身损害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论,是民事诉讼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法律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 市、自治区通过地方立法形式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由于多数机动车辆实行强制保险,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公司理赔,使被害人确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4.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建议《婚姻法》规定离婚本身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的法律依据。如上文所述,在亲属法中配偶关系是血亲、姻亲得以 因上述原因产生严重后果当事人要求离婚,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应明确加以保护。 五、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的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96.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随着几部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出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制度层面日趋成熟,但理论上仍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精神 由评估机构评算其商业价值,显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人身权,而是财产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也否认了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人格权遭受侵害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9.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隐私 、梁书文、杨立新、杨洪逵:《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52.html -
了解详情